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奇石刺繡啥都有炒家 玩書畫收藏收益堪比房產 (2)

2011年11月07日14:19    來源:《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金銀幣

    十年投資了上百萬元

    金價瘋漲,金銀幣也跟著飛漲。這幾年,島城喜歡金銀幣的收藏者還真不少。自1997年第一次見到金銀幣起,工薪族陳黎明就迷上了金銀幣。每次晚上吃完飯就將這些寶貝拿出來把玩,完全沉醉於其中蘊含的文化。由於收入並不是很高,因此,他走的是一條邊藏邊賣的路子:每次買進一批金銀幣,留下幾件永久收藏,其他的則會根據行情賣掉,用換來的錢買新的金銀幣。金銀幣品種越來越多,目前,陳黎明收藏了500多個金銀幣品種,總共有上千枚金銀幣。而他投在金銀幣中的資金,算下來遠遠超過了上百萬元。

    在陳黎明的帶動下,他身邊的同事、朋友,有四五位都喜歡上了收藏。“他們有的開始收藏金銀幣,有的開始收藏郵票,還有的收藏銀行卡,玩上了就特別上癮。”陳黎明說,他現在玩收藏有了“知音”,大家經常坐在一塊交流,探討心得,其樂融融。

    ■人民幣

    島城藏家數量過千

    “喝的白酒、聽的磁帶、看的字畫、用的紫砂壺,隻要你能想到得,都有人去收藏。”陳黎明說,近年來,人民幣收藏日漸火熱,投資者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現在紙幣收藏參與人數漸多,青島目前有紙幣炒家數千人。青島古玩市場周末摩肩接踵,其中很多都是紙幣炒家。近兩年甚至有很多‘80后’甚至‘90后’玩家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部分幣值的紙幣已有大筆資金介入炒作的成分。”島城收藏界頗有一點名氣的於先生說,“隨著市場的發展,這個原本很窄的紙幣交易圈越來越大,資深收藏者數量可能不是很多,但玩了三年五年的藏家比比皆是。”

    ■行業

    實業商人進軍收藏界

    收藏品往往價格不菲,買來一倒手,賺頭也大,利潤也就十分可觀。看到收藏行業這麼火,許多社會資本蜂擁而入,試圖分得一杯羹。記者採訪了解到,近來,許多實業從業者進入到了收藏市場。從事信托行業的陽光財富兩個月前籌建了一個人民幣收藏禮品店,從事國際貿易的劉女士半年前投資開設了一家畫廊。“書畫行業,一是利潤高,二是可以修身養性,在雅的過程中,還能把錢賺了,這行好。”劉女士直言不諱。

    “現在島城的收藏界漸成氣候,從青銅文物、紅木桌椅再到文玩字畫,進入這個行當的生面孔年輕面孔越來越多。”青島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劉樹慶說,這裡面不乏一擲千金的豪門巨富,而五花八門的收藏門類也讓島城的收藏市場變得越來越有內容和看點。

    書畫收藏還可玩十年

    記者採訪了解到,經歷了10年的突飛猛進之后,島城的書畫市場在2011年進入了平穩期。“今年的書畫藏品價格的漲幅遠沒有前幾年那麼凶猛,業內普遍分析認為今年是書畫收藏市場的平穩期。”劉樹慶說。

    據劉樹慶介紹,去年6月份,北宋黃庭堅的書法《砥柱銘》卷以3.9億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總成交價達到了 4.368億元。這一成交價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的世界紀錄。“這可以充分証明國內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劉樹慶說。

    但據孫經理介紹,盡管不斷有熱錢涌入,但畢竟進入這個市場的錢是有數的。在經歷了10年的“黃金時期”后,在遭遇今年的市場平穩期之際,他們一些業內人士聚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討論未來還會不會再次出現一個10年的“黃金期”。

    “答案是肯定的,但可能增值空間不會像第一個10年這麼快,業內普遍的觀點是書畫收藏還可以玩10年。”孫經理說。

    ■鏈接

    近年拍出的“天價”作品

    2009年11月22日,明代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拍出1.69億元,當時創下了中國書畫的最高價。2009年11月22日,“唐宋八大家”曾鞏的《局事帖》拍出1.08億元,打破國內中國書法拍賣成交紀錄。

    2009年11月23日,中國嘉德秋拍的《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以1.008億元成交。

    2010年5月17日,中國嘉德拍賣的張大千《愛痕湖》以人民幣1.008億元成交,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2010年6月3日,北宋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卷以3.9億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總成交價達到了4.368億元。
【1】 【2】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