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

 

 

大公報:伊核問題復出 西方或為開戰造勢

2011年11月04日16: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香港《大公報》4日刊文說,隨著利比亞戰爭的終結,伊朗核問題再次被擺上台面。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頻繁放話,准備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毋庸置疑,伊朗已被西方列為下一階段打壓的重點目標,有關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為這場可能爆發的戰爭作著軍事、政治和心理上的准備。 

  文章摘編如下:

  隨著利比亞戰爭的終結,伊朗核問題再次被擺上台面。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頻繁放話,准備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毋庸置疑,伊朗已被西方列為下一階段打壓的重點目標,有關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為這場可能爆發的戰爭作著軍事、政治和心理上的准備。

  不久前發生的“暗殺門”是西方“收拾”伊朗的前奏。美國高調宣布挫敗了一起針對沙特駐美大使的陰謀,幕后黑手直指伊朗。盡管此案從動機、手段、方法,到時間、地點等等方面都存在諸多疑點,案情本身情節跌宕、離奇,猶如一部荷裡活(好萊塢)大片,連中情局高官都認為,整個刺殺行動計劃簡單,策劃草率,不太像伊朗方面一貫的行事風格,但美國依然毫不猶豫地把“支恐”帽牢牢地扣在伊朗頭上。

  此次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背后大有文章。伊核問題由來已久,雖然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堵,伊朗方面堅稱自己的核計劃是以民用為目的,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他國無權干涉。西方一直懷疑伊朗生產核武器,但經過幾輪核查,均找不到確鑿証據,制裁起來總有些心虛。

  真相到底為何?已不重要。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重要的是給伊朗扣牢“核武”、“支恐”兩頂帽子,加大制裁有了依據,採取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任何措施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經歷了科索沃、南斯拉夫、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戰爭后,西方陣營顯然更相信武力。或許奧巴馬不想打這場戰爭,歐洲也可能因內部債務危機無力對伊開戰,但在當前國際形勢瞬息萬變、西方大國面臨大選的敏感時刻,任何可能性都難以排除。至少根據“核武”、“支恐”的罪名,西方已擁有對伊朗開戰的充分理由。(施君玉)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