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誰來搶救“花兒”?

2011年11月04日11: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近日,筆者看到了一篇關於甘肅“花兒”的報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走進甘肅岷縣探訪世界非遺“花兒”》。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作為甘肅人,更多地留意了一番。

  這是今年10月東方網甘肅支教的一批志願者來到甘肅岷縣,探訪這座孕育出“花兒”的西部小城,通過與當地文化人李璘的座談,就“花兒”起源、現狀與傳承進行了交流后,寫出的一篇比較深刻,也比較有研究價值的文章。

  其實,“花兒”是流行於大西北部分地區的一種古老民歌,在中國民間歌謠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珍品之一。同時“花兒”隨著地域不同,又有不同的風格。據介紹,“花兒”如今最被認可的分類是按流派、體系和類型,分為洮岷“花兒”和河州“花兒”。

  如今就洮岷“花兒”來說,雖然這裡是“花兒”的發源地,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界對“花兒”的研究與“花兒”會的紅火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傳唱者並非廣泛,大部分人似乎並不看好。洮岷“花兒”研究者李璘更感到一絲痛心和擔憂,他說:“這幾年的花兒會上居然有人唱流行歌!還有人把花兒歌手包裝送到中央電視台!” 就在這群志願者真正聆聽到了洮岷“花兒”的原聲唱,並且也感受了洮岷“花兒”的魅力時,他們卻感到了一絲淡淡的憂傷。

  那麼誰來挽救洮岷“花兒”?要讓洮岷“花兒”繼續在洮岷大地,在隴原上傳唱,成為一曲激勵人勞動、陶冶人們性情的曲樂,讓大家感受到濃厚的文化韻味,搭載上文化改革的列車,還需要繼續為洮岷“花兒”鋪平道路。

  首先,文化部門更應該重視。對洮岷“花兒”的傳唱,當地文化部門應高度重視,從保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角度,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給予支持,為洮岷“花兒”的傳承提供優良的土壤、充足的平台和良好環境。

  其次,要為“花兒”培育更多的傳承人。與其他非遺一樣,“花兒”傳承也面臨著尷尬的窘境,原生態“花兒”的保護手段有限,目前僅有錄制影像資料、文字記錄唱詞、拍攝“花兒”會場面等幾種。而要使其一代代傳下去,最重要的是培養、扶持大批傳承人。

  當然還要促使洮岷“花兒”走出岷縣,走出甘肅,在全國各地的文化演出活動中亮相,從而贏得洮岷“花兒”的立足之地,讓洮岷“花兒”成為“花兒”中最漂亮的一朵,更成為一顆奇葩。

  “把我丟在遠路上,你要思念我在想,參念一聲眼淚淌,眼淚淌了兩大缸,一缸和泥抹光牆,一缸給你洗衣裳。”耳邊飄來的這首洮岷“花兒”,令我振奮,也讓我看到了挽救洮岷“花兒”的緊迫性。(白 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04日   第 07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