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奇石刺繡啥都有炒家 玩書畫收藏收益堪比房產

2011年11月07日14:17    來源:《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早在拍賣公司開遍市場之前,還時常聽到哪家用古籍善本墊桌腳,哪家用官窯瓷器腌咸菜。可隨著走向拍賣市場的文玩字畫一次次地拍出讓人瞠目結舌的天價,當鑒寶欄目一次次地走向民間,市民對藝術品的價值開始有了直觀的認識。尤其是在目前樓市前景扑朔迷離,股票市場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更是成為資金角逐的重要領域。自2000年開始,島城的藝術品投資收藏市場也已經歷了長達十年之久的“黃金時期”。《今理財》將走進島城的收藏市場,聽他們講講收藏界的那些人和事。

    物價高漲,在負利率的壓力下,近期的收藏市場如火山噴發般風起雲涌。奇石、翡翠、陶藝這些傳統的收藏品自不必說,琥珀、刺繡、連環畫等一些平時不為人注意的玩意身價也是一個勁地往上漲。目前各個收藏圈子內,都增添了不少新人,有藏友告訴記者,從去年到今年一年的時間,部分收藏圈子人數至少增加了一倍。在利潤的驅動下,各類資本紛紛流向收藏市場,做信托的玩起了人民幣,做國際貿易的開起了畫廊。

    ■書畫

    一幅作品能買套別墅

    “從2000年開始,書畫市場的升值太快了,粗略算來,書畫市場的這個‘黃金十年’,成功投資者的收益一點也不比投資房地產市場差。”11月6日下午,旭峰畫廊的孫經理說,尤其是從2008年以來,島城書畫市場開始急劇升溫,投資書畫市場的收益也日復一日地看漲。

    多年從事畫廊行業的孫經理深諳島城乃至國內的書畫收藏市場近幾年的行情。“僅從2008年以來的市場情況來看,史國良的一幅人物畫從原來的兩萬元/平方尺漲到了10萬元/平方尺,何家英的作品從原來的10萬元1平方尺漲到了30萬元∼50萬元/平方尺,范曾的一幅畫從10多萬元/平方尺漲到了50萬元/平方尺。”孫越說。

    今年春天,在河南的一個拍賣會上,孫經理拍下了一幅史國良的作品,競得價是兩萬元/平方尺。但到了今年秋天,孫經理拿著這幅畫作去參加秋拍,價格已經漲到了5萬元/平方尺。“短短兩個季度的時間裡,每平方尺的價格漲了兩三萬元。”孫女士說。

    經歷了長期的圈裡人生活,孫經理和當代的一些著名畫家建立了不錯的私交。“現在書畫藏品的升值速度太快了,一位書畫名家曾很擔心地說,現在畫一幅畫的拍賣價高達三四百萬元,已經可以買套不錯的別墅了,這個價格高得有些不可思議了。”孫經理說。

    10年收藏已掘金百萬

    提到自己最得意的收藏故事,喬偉(化名)最得意的收藏經歷來自島城已故著名畫家張朋的一幅花鳥畫。“這幅畫是20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手裡拿到的,當時的價格是5000元左右一平方尺。”喬偉說,拿到這幅畫的時候他並沒有特別在意,把它和其他看似普通的藏品放到了一個書櫃裡,甚至在此后幾年的時間都忘了有這麼一幅畫的存在。

    “去年的時候有個畫廊搞了一個張朋先生的小型書畫展,我把這幅藏品帶到了展會現場,從展會上獲得的反饋信息讓我意識到了這幅畫作的價值。”喬偉說,他至今忘不了展會現場參觀者看到這幅畫作的眼神。

    “如果當初5000元左右淘到的畫作,有人告訴你現在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0多萬元一平方尺,讓你無法抵制收藏市場的魔力。”喬偉說,僅這幅張朋創作的6平方尺的大寫意花鳥畫,他已經賺了50多萬元。此外,他收藏的一幅島城已故書法名家高小岩的書法作品,入手的價格僅僅是兩千元左右,現在的價格已經超過了兩萬元。他收藏的濰坊幾位當代名家的書畫作品也升值不菲,10多年之間不經意間走進了書畫收藏市場,到現在已經獲得了百萬元左右的利潤。

    ■琥珀

    有顧客一買就是50萬

    除了傳統的書畫、陶瓷,還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收藏品種。琥珀是一種小眾收藏品種,最近一兩年,這個收藏品種在島城越來越火。島城市場上,琥珀飾品價格一年之內上漲了50%左右。一些質地比較好的藍珀,每克售價達到了1500多元。

    “琥珀可能前期漲得不是很厲害,在最近一段時間價格變動特別大。一個十二三克的琥珀挂墜,2009年二三百元就可以買到,現在沒有1000塊錢拿不下來。如果琥珀裡面有小虫子,價格會更貴。”5日下午,一位熟悉琥珀的市民告訴記者。

    愛迪琥珀總經理盧建說,琥珀原材料主要是從國外進口的,隨著不斷開採,歐洲波羅的海等地琥珀原料產量下降,琥珀飾品價格就跟著水漲船高了。再加上最近一兩年有不少社會資金“關注”收藏品市場,琥珀從原材料到成品價格一路上場。“原料價格每年上漲了30%至50%不等,琥珀飾品價格也跟著上揚。別看我們這店小,但經常碰到大客戶,一次買十幾萬元二十幾萬元的並不鮮見,兩個月前,有位顧客一次從我這買入了50多萬元的琥珀飾品。”

    ■蘇繡

    繡四五個月要賣12萬

    在昌樂路文化市場,有一處做蘇繡的地方,地理位置並不顯眼,但裡面的作品價值不菲。這家名叫“繡珍閣”的店主高青敏已在青島經營了3年。“蘇繡起源於南方,在青島知道的人非常少,我剛來時,幾乎無人問津,但做了幾年后,市場越來越好做了,銷量上去了,價格也要上去了。”

    高青敏指著一幅挂在牆上的青銅器蘇繡作品說,這幅畫她繡了四五個月,售價12萬元。“刺繡作品的價值不是按面積大小來算的,而是按精細程度來估算。好的作品看不出刺繡的痕跡,前人的名作在拍賣會上能拍到八九百萬元甚至過千萬元。但做工一般的作品刺繡痕跡明顯,一幅賣一二百元也正常。”

    這幾年,高青敏店的營業額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得益於青島收藏市場的發展,蘇繡消費群體越來越大,我對未來的市場很有信心。”


【1】 【2】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