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華建協會員匯聚澳門,參加二○一一澳門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
上月底,100多名華人建筑師匯聚澳門,舉行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簡稱世華建協)2011澳門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他們分別來自加拿大、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大陸和港澳台地區。會議時間雖然隻有兩天,但來自各地的會員卻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在會場內外,記者強烈地感受到,這些華人建筑師們無時無刻不把“創新、突破”作為第一精神追求。
“婆仔屋”與“深坑豆腐”
會議有嘉賓演講、會員學術發言、會員述職等內容。其中嘉賓演講邀請的都是有名的建筑師,本次有香港的嚴迅奇,澳門的馬若龍,台灣的徐裕健。他們都有大量的建筑作品,他們用自己的實踐來講述道理。
“婆仔屋”在澳門,“深坑豆腐”在台灣,一個出自馬若龍之口,一個出自徐裕健之口。乍聽起來,“婆仔屋”與“深坑豆腐”似乎是兩個毫無聯系的詞語,細究起來,其實都在講同一個道理。用徐裕健的話來說就是,“著力於都市歷史空間的保存活化及歷史建筑生命力的誘發”。
建成時間超過100年,屬澳門仁慈堂物業的“婆仔屋”,原來是一所女老人院,現在改為澳門文化創意展示場所,叫“婆仔屋藝術空間”。馬若龍就是“婆仔屋”的總策劃。馬若龍說,“婆仔屋”將提供平台,大力促進本地創意產業的發展,讓澳門的藝術家、創意人才及其產品更好地走向國際。
台北的“深坑老街”改造,是圍繞賣臭豆腐進行的,目的是吸引眾多“臭味相投”的游客前來觀光,感受老街風採,品味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卻香的美味。
徐裕健主持深坑老街的改造,使其更具有古風。走進整修后的深坑老街就像走進時空隧道,老街兩側的石階、廟宇、水井、騎樓、欄杆、小橋、溪岸、碼頭,因具清代風格而使老街顯得古意盎然。
痛苦與快樂
大師們成功的案例講解,讓世華建協會員們深受啟迪,也勾起他們深層的痛苦。
世華建協資深會員周毅認為,建筑師的痛苦體現在:“很趕”和“很無奈”兩個方面。“很趕”,即忙著趕任務而不是在精心出作品。“很無奈”,即要根據業主的要求不斷修改設計,不斷地妥協和退讓,最終完成的建筑和建筑師當初的設計完全不是一回事。
世華建協資深會員麥一兵形容這種狀況是,“建筑師們戴著枷鎖在跳舞”。
但這並不能桎梏建筑師們活躍的思想和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具有活躍的設計激情的徐芸霞,近年來致力於城市設計、大型居住區開發、地鐵上蓋項目及高密度綜合項目的設計,以設計創意新穎、設計理念獨到而在上海等地取得了許多工程,創造了不少好的作品。
周毅說:“很多發展商拿到一塊地、一個項目時,並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這時的建筑師就成了規劃師,要做大量的思考和工作,才能告訴發展商做什麼,怎麼做。如我們所做的重慶石柱縣黃水土司城項目就是一個例子。”
“三個和尚抬水吃”
如何減輕或消除建筑師心裡深層的痛苦?
日本建筑家協會會員、世華建協理事趙翔認為,建筑師需要學習,要把握現代建筑的研究方向。他認為,現代建筑的研究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建筑的使用上,從“以建筑為主”變為“以人為主”。二是形態研究,要用新的幾何學探討建筑的形態。三是生態建筑的研究。
已經移居新西蘭的李向北認為,要從大局上把握建筑設計方向,才能減少建筑師設計上的痛苦。他思考的是“鄉土”建筑的問題,他認為,城市不一定都要高樓,可以融合一些鄉村的元素。
世華建協資深會員李敏泉認為,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提倡慢行城市,學會自我欣賞。全世界現有140多個慢行城市,中國也應該發展慢行城市。他說:“建設慢行城市,建筑師責任重大。”
世華建協資深會員俞列說:“嚴格說,我不是建筑師,我是管理建筑師的。我們的公司和別的設計公司不一樣,是職業經理人公司,幫助設計人員擺脫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擺脫一些他們不應該關心的問題,讓他們專心設計,堅持做自我的設計,幫助建筑師完成體現他自己價值的工作。”
俞列是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總經理,分公司年設計產值超1億元。公司管理上的特點是,把市場、項目和技術管理融為一體,實現三位一體,實現“三個和尚抬水吃”。
世華建協副會長吳國力評價說:“這應該是將來的設計公司發展的方向。但無論建筑師們怎樣定義自己的身份,他們思想的自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束縛得住的。這樣的交流,必定促使他們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本報記者 聶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