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

 

 

英國移民新政影響中餐業 聘請中餐雇廚難度空前

2011年10月31日13: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11月14日起,英國內政部將正式啟用修改后的短缺職位名單(Shortage Occupation List)。雖然華人社區最關心的技能廚師一職得以保留,但申請門檻再次提高,條件包括每周37.5小時工時年薪(除食宿)最低28,260英鎊起等嚴苛要求。

  除提高年薪要求,新名單還要求海外入境廚師必須有五年以上相關經驗﹔不得在快餐、標准收費(Standard Fare)餐廳或提供外賣服務的餐廳工作。每間餐廳的行政主廚、主廚和專業廚師隻能各有一名,每擁有四名廚房職員才能請一名醬汁廚師。新名單指,快餐店的食物都是提前備好的,並非按照客人的不同需求制作﹔標准收費餐廳則指連鎖或特許經營餐廳,它們的菜單統一制作,未經自廚師創造。

  其實,英國移民政策不斷收緊的趨勢已有時日,在新修名單出台前的公眾咨詢階段,華人早已知曉相關變化,因此此次“建議變現實”對英華社會的震驚度並不大,但其帶來的英國中餐業的影響卻將深遠。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李貞駒稱,事實上,在工黨對海外雇廚實行計分制后,大多海外廚師已經很難申請到簽証,申請入境的廚師大量減少。全英符合新規條件的廚師不會超過5%。但即便如此,適應力極強的中國人還是在新的法規體系下積極找尋自己的生存之道。例如幾年前國內就開始對一些中餐廚師培養英文能力,以適應海外雇廚英文門檻提高的需要。部分中餐業者的確也在適時提升薪資水平,以達到內政部的最低額要求。現在聯合政府新修名單規定,外賣店和提供外賣服務的中餐館也不能雇用海外廚師,令不少店主干脆自己或讓家人下廚,甚至連家中退休的老人也被召回餐館應急。也有中餐館因請不到人,或請人代價過於高昂無法承受,紛紛轉讓、關門。

  在會見移民咨詢委員會(MAC)時,李貞駒律師曾向該組織反映門檻過高這一問題,但答復是“隻有最優秀的廚師才能到英國來” 。

  李貞駒說,目前中餐是英國最受歡迎的外賣食物,中餐業並不是沒有市場前景,不是沒有顧客需求,不是沒有市場價值,而是政策干預令中餐業無法維繼。用提高薪資、英文門檻等措施給海外雇廚“設卡”,短期內可能會令政府看到移民政策似乎“有效”,但代價是英國整個華人社區的經濟支柱面臨崩潰。“這個規定,讓那些做了大半輩子餐飲業的華人,還能做什麼?”可見更嚴重的還將加劇社會負擔,得不償失。

  李貞駒表示,華人應該主動讓英國社會了解華人對英國的貢獻,了解英國多樣化的移民結構——在其中的華人不是坐享福利的,而是貢獻良多的。但抗擊政策的負面影響已經超出了一個人、一家餐館甚至一個族群之力。“華人參政計劃”將主動與相關組織及其他少數族裔組織聯絡及合作,向政府提案,提升整體移民在英國社會的地位。她建議華人將不平個案反映給當地議員,由“華人參政計劃”搜集個案,反映給國會,以影響決策。

  她還指出,政策變化並不完全悲觀。普遍對公共事務參與度較高的年輕華人一代,在推動餐飲業走向主流社會,相信有能力申請技術廚師的數目將漸漸增加。

  此外,她還鼓勵投資移民不妨將橄欖枝遞給華人餐飲業,以推動整體餐飲業水平的提高。(黃珊)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