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今年冬天會是一個“暖冬”嗎?
新華社記者林暉
8日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傳統上把“立冬”這一天作為冬季的開始。但今年的“立冬”似乎沒有往年的“寒意”,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特別是北方地區,最近一段時間氣溫較為平穩。今年冬天會是一個“暖冬”嗎?
中央氣象台7日發布的“近10天全國氣溫距平實況圖”顯示,10月28日至11月6日,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
整個10月,全國大部平均氣溫也比常年同期偏高。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介紹,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為10.6攝氏度,較常年同期(9.6攝氏度)偏高1.0攝氏度。其中新疆大部、甘肅大部、內蒙古大部、東北大部、西藏西部、青海西部和山西北部氣溫偏高1至2攝氏度,新疆北部和西部、內蒙古北部和東北北部地區偏高2至4攝氏度,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
“目前全國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並不意味著今年冬天就一定是個暖冬。”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主任郭戰峰介紹,氣象學上我國全國范圍的冬季是從12月1日開始至來年2月底,目前我國大部還未進入冬天,談“暖冬”為時過早。
“對整個冬季氣溫的預測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現在還難以作出准確判斷。”郭戰峰指出,隻有到來年2月底,氣象部門才能就整個冬天的氣溫觀測情況對上個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作出綜合評判。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首席艾婉秀也認為,雖然10月份我國氣溫呈現“北暖南冷”狀態,但“對后期氣候變化的預示性不是很大。這只是從溫度上看到的變化,后期隨著降水、大氣情況的調整,仍然可能有變化”。
氣象學家同時指出,盡管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端,但是從氣象意義上講,我國各地的入冬時間並不都是於立冬日起始。比如我國東北及內蒙古等地,10月份就已經進入了氣象意義上的冬季,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盡管如此,“立冬”仍有其季節及氣候劃分上的意義。“立冬”后,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將逐漸減少。同時,北方的冷空氣也具有較強的勢力,天氣轉冷速度加快。
中央氣象台預計,9日起一股較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隨之而來的大風降溫天氣將給人們帶來初冬的“問候”。其中11至13日,內蒙古中東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降溫幅度較大,降溫幅度一般有4至8攝氏度,新疆北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局地降溫可達10至12攝氏度。
不過,這股冷空氣帶來的降水影響並不明顯,9日起北方大部仍持續干冷天氣,難覓雨雪蹤影。
陳振林提醒,進入11月份后,冷空氣活動增多、勢力進一步增強,各地需加強防御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公眾需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衣保暖,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