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應承擔的國際責任是什麼

吳建民

2011年11月04日1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2月14日,日本內閣府公布了2010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少於中國4000多億美元。首次証實了中國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其實這個預測去年就熱炒了一年。因為這樣一個預測,去年至今國際上認為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要求中國承擔更大國際責任的呼聲上升。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是一個講道理的大國。今天的世界已經連成一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離不開中國。我們應當承擔什麼樣的國際責任呢?還真值得中國人深思。我認為,我們承擔的是以下四個方面的責任:

  第一,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按照聯合國的標准,中國還有1.5億人處於貧困線以下,使這些人脫貧是很艱巨的任務。解決中國面臨各種問題的關鍵是發展。中國好了,世界好﹔如果中國遇到了大麻煩,世界也會遭殃。因此,談到責任,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是我們首要的責任。

  第二,我們要履行《聯合國憲章》和中國加入的300多個國際公約所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在履行《聯合國憲章》和各項國際公約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的記錄是好的。

  第三,為促進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問題——和平與發展做貢獻。這兩大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和平是發展的先決條件,發展又是和平的基礎。凡是有利於和平的事,有利於發展的事,我們中國人都積極去做﹔凡是有害於和平,有害於發展的事,我們都反對。

  為了維護和平,我們參加了聯合國維和行動。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是出兵最多的國家。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受到了國際上廣泛的好評。

  為了解決朝核問題,我們發起了“朝核六方會談”。盡管會談遇到重重困難,但毋庸置疑的是,“六方會談”仍然是解決朝核問題最佳的平台。

  為了促進世界的發展,我們與東盟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大力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我們先后建立了“中國非洲合作論壇”、“中國拉丁美洲合作論壇”、“中國阿拉伯合作論壇”,成為促進中國與上述地區合作深入發展的重要平台。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中國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合作呈現迅猛的上升之勢。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凡是與中國經貿合作發展迅速的國家,他們在經濟上的日子相對就比較好過一些。

  第四,承擔在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的責任。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峻。氣候變化、恐怖主義、流行疾病、跨國犯罪等挑戰,沒有一個國家,無論它多麼強大,能夠單獨應對這些挑戰。這些挑戰,是把全世界聯合起來的紐帶。中國在應對這些挑戰的時候,當然要承擔自己的責任。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早在氣候變化的危機到來之前,中國就主動採取了節能減排的措施。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減少了20%,在今后10年中,我們單位GDP的能耗還要下降40%-45%。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們一定會在國際上承擔更多的責任。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毛主席的這個願望定會實現。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02月16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