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今天,不再是“些小吾曹州縣吏”,共產黨已經是人民的執政黨﹔倘若真的民間疾苦總在心,“一枝一葉總關情”,未必要“衙齋臥聽蕭蕭竹”,盡可以“每於微博聽民聲”。
執政久久,必須傾聽。越是長期執政,越要關心民間疾苦,真誠傾聽群眾呼聲。密切聯系群眾是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共產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民有所呼,黨有所應﹔民有所思,黨有所慮﹔民有所憂,黨有所解。群眾要“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就要“打開微博聽民聲”。
“民聲”多多,不能不聽。改革開放,以人為本,激發了社會活躍,思想解放,眾語喧嘩,“民聲”鼎沸。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民主法治意識明顯增強,政治參與意識明顯增強,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有著強烈的期待。發展快速,平衡打破,整體生活改善了,大家更注重公平﹔一部分人富起來,社會更聚焦貧困。對社會各個角落的聲音都要傾聽。人民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要傾聽,在經濟和社會競爭中處在弱勢的人們的願望和疾苦更要傾聽。如何做好蛋糕要傾聽,如何分好蛋糕更要傾聽。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三問”來自“三聽”。有充分的利益表達,才有合理的利益調節、相對的利益均衡、長久的社會穩定。
微博滔滔,不容不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戶微博開,中國微博用戶已過兩億。微博有強烈的互動性、終端的便捷性、圍觀的無限性,與手機傳播結合起來,威力更大,有如信息高速大范圍傳播的“核裂變”。有了微博,“沉默的大多數”都有了發聲的機會,中國發生的熱點事件都可能廣為傳播。
於是,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就要關注微博,傾聽微博。
政務上微博,“兩會”用微博,公安開微博,監督靠微博。微博問政,微博維權,微博打拐,微博辟謠……在這個無“微”不至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公益事件在微博平台上發酵、擴散。微博力不“微”、勢不“薄”,普通人的微小之力凝聚成強大力量,140字以內的片言隻語可以倒海翻江。前不久的甬溫線動車事故中,微博第一時間報告危情、傳達真相、凝聚愛心。溫總理表示一定要傾聽人民群眾的質疑,給人民負責任的交代,緊接著國務院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高鐵全面降速,確保質量、安全。
“民聲”,是廣大群眾對現實的一種直觀反映,往往不那麼規范、雅致,不那麼有條理、有分寸,有時甚至以尖銳的、粗糙的、使你感到不那麼舒服的形式和方式表現出來。微博,也有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甚至煽風點火、制造混亂。但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多在“民聲”中,常在微博上。“黨視自我民視,黨聽自我民聽”,“黨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黨的歷史表明,我們的力量在於群眾,群眾是擁護我們的。敢於讓群眾講真話、講批評的話,是自信與力量的表現。關心微博,傾聽微博,是與時俱進、與民同在的表現。何須臥聽蕭蕭竹,每於微博聽民聲。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8月1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