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尋找歷史重溫記憶 倫敦華人移民追溯舊華埠淵源

2011年11月15日09: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出席成果發布會的部分嘉賓合影

  據英國英中網報道,近日,《重溫舊華埠記憶——尋找東倫敦唐人街(Limehouse)歷史》計劃在東倫敦多克蘭博物館舉行成果分享會。組織者公布一系列歷史照片和資料,以及部分口述歷史的影音記錄。該項目由倫敦依士靈頓華人協會發起,並獲得英國遺產彩票基金會資助,目前已接近完成。 
 
  依士靈頓華人協會主席琦拜仁OBE表示,華人是英國重要族群之一,第一、二代華人移民為倫敦華埠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它們本身就是倫敦歷史的一部分。因此,該項目具有深刻意義,它將傳承和保留倫敦華人移民的歷史與傳統,並作為寶貴的財富代代相傳。

  該協會創辦人、行政總裁謝錦霞說,“作為華人移民,我們都希望也認為有必要了解我們祖輩的奮斗史,而這個項目可以給我們及英國主流社會提供一個了解英國華人及華埠歷史的平台。”

  隨后的發布會上,項目負責人盧日明博士向到場的華社代表、英國機構、媒體及老一輩華人移民介紹了萊姆豪斯華人社區的變遷,播放了受訪人口述歷史的影音資料,並請來許多與老唐人街有淵源的居民,包括有八分之一華人血統的英國歷史學家Jilly Peters等參與訪談,向與會者講述歷史並分享項目經驗。與此同時,會場現場還展示了項目組收集到的萊姆豪斯區的老照片、與萊姆豪斯有關的文獻資料等,展示了老唐人街洗衣業、中餐業和華人海員生活鮮為人知的一面。

  該項目歷時14個月,共採訪11位華人后代,以口述形式記錄他們祖輩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於倫敦舊華埠的生活故事,並收集部分華裔后代提供的珍貴歷史文物,以及重建一副舊華埠時代萊蒙豪斯地區的地圖。

  這項研究的錄音、視頻、照片、其它文獻及歷史舊物將存放到塔橋地方歷史圖書與檔案館和依士靈頓博物館﹔項目將向中文學校發放舊華埠地圖和海報,並舉辦一系列講座及跨代家庭活動,加強孩子對倫敦華人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協會還將研討倫敦華人社區歷史工作的未來和發展。

  萊姆豪斯是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紀中期。從鴉片戰爭結束起,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逐漸聚集倫敦,在碼頭區落戶並經營洗衣等行業,並把后抵達的華裔水手當作顧客,形成最早的“唐人街”。由於二戰期間德軍對碼頭區的轟炸、戰后城市改造及西倫敦唐人街(也就是現今的倫敦華埠)興起,大部分原住萊蒙豪斯地區的華人早已遷離,現在僅有少量華裔年長者仍在這裡居住。(谷陽)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