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資本主義之爭

2011年11月12日13: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今年實在不是個平靜的年份。天災人禍齊上陣,攪得人心難安寧。

  天災方面,泰國的洪災已經持續了3月有余,目前形勢依然嚴峻﹔土耳其9日晚又發生地震,而這離上次造成600人死亡的地震還不足3周。人禍方面,利比亞的戰火剛剛散去,伊朗上空又烏雲密布。而在沒有硝煙的經濟戰場上,希臘總理被迫辭職,意大利的政治和金融危機也不斷升級,歐債危機呈現愈演愈烈之勢。此外,轟轟烈烈的“佔領”運動還在繼續。

  在這一片紛紛擾擾中,有個話題逐漸浮出水面:資本主義是否到了窮途末路?

  英國《觀察家報》9月發表題為《我們的資本主義體系行將瓦解》的文章指出,歐元的困境只是更廣泛的危機的一部分,資本主義在過去30年的孕育和實踐方式遇到了障礙,一場上世紀30年代式的崩潰正威脅西方世界,唯一的解決方案是採取集體行動。

  英國上議院議員、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曾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稱,資本主義消亡后生活會更美好。他指出,西方文明越來越令人不滿,因為強加給它的經濟刺激體系雖然對於積累財富很重要,但卻破壞我們享受財富的能力。他提出,或許社會主義是種不錯的替代。

  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迷、發達國家灰頭土臉的當下,唱衰資本主義或許是一種對絕望情緒的表達,也可能是一種對過去和未來的認真思索。其目的,或許真的是尋找一種更加適合人類的發展道路。

  最近,一本名為《資本主義制度4.0》的書非常暢銷,作者是英國《泰晤士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阿納托爾·卡列茨基。“資本主義制度4.0”指的是全球資本主義制度的第四次變革。前三次變革是:19世紀初主張實行自由貿易的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凱恩斯式的福利國家制度以及上世紀80年代初由撒切爾和裡根開創的以自由市場為核心的貨幣主義。卡列茨基認為,亞洲人如今可以認真審視如何打造新式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了。這種新制度會比危機期間已崩潰的資本主義模式更加公平、穩定、更具可持續性。

  其實,對於億萬普通民眾而言,所謂“主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找到合適的道路,遠離苦難,過上幸福祥和的生活。我們所能希望的是,在這尋找的道路上,如今這些有關資本主義的討論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張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12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