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台灣人玩“米”很溜

2011年11月14日15: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台灣是出好“米”的地方,大米在世博會台灣館成為“明星”,在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上成為“搶手貨” 。台灣也是最會玩“米”的地方,王永慶從一粒米玩到台灣首富,苗栗農民徐能發玩“米”成為“台灣第一米王”。

  台灣玩“米”玩出花樣,五谷米飯團、台米台萊、米精、米糕、米卷等米的變化餐點,象魔術般呈現米的百變風採。記者在台北各大夜市看到,米血糕變化多端,在全球怪味美食類排名第一。米苔目是用台灣米和番薯粉做成的,加入糖水、刨冰變成冰涼可口的甜品,放入柴魚熬煮成湯則變成咸吃,還可象河粉一般熱炒,米苔目湯可當成飯來吃。 
 
  台灣玩“米”玩出的米饅頭獨具一格。位於雲林的一家碾米廠,研法出胚芽與紫米兩種口味的米饅頭,採用台灣米與面粉混合,完全不添加防腐劑、色等化學物料,手工揉制面團再蒸制而成。不管是滋味微甜的紫米口味,還是咸香的胚芽口味,都能看得到米粒,也能吃得到米香,口感綿軟,味道一點也不輸傳統饅頭。

  台灣玩“米”玩出中西結合的特色面食。全球擁有超過180家門市的“愛家”,採用七成以上的台粳9號米,成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台式涼面﹔肉米漢堡優選台灣精致大米和優良肉品,口感馥郁,別具特色,可與西式漢堡媲美﹔台灣流行大米制作的蛋糕,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台灣研發出用“米”做的面包,口感和普通面包的一樣,目前台灣正在推廣。

  台灣玩“米”玩出色彩和工藝。花蓮農業改良場成功研發紅、黃、綠、紫色等色彩鮮艷亮麗的彩色米,不僅讓米粒多了亮麗外表,而且讓唇齒留米香。最新推出的紫米口味冰淇淋,紫米煮過后打成泥,再加入牛奶。入口冰淇淋在口中化開,淡淡的米香味緩緩散出,讓人驚艷不已。台灣手工皂居然也是大米做的。

  台灣玩“米”玩出奶和酒。台灣廣和米精露能替代米酒,別稱月乃水,是粳米和植物萃取的精華,不含酒精,寶寶喝了不會醉,對坐月子下奶更有好處。台灣飯團將烤腸的濃香和米粒的清香結合在一起,飄有奶香味。而米酒在台灣早已是 “民生必需品”,台灣時事評論員田金麗告訴記者,米酒在台灣尋常人家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東西。據統計,台灣人每年消費米酒2億多瓶,每人每年大約消耗9瓶。

  台灣人玩“米”還玩出了文化。台灣歌手吳勇鋒的《台灣人愛甲台灣米》唱出了台灣米的自豪﹔台灣有大米博物館,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參觀﹔台灣“米寶寶”便當成為餐飲文化品牌風行大陸60余載﹔台灣大米成了雕刻家的杰作,一粒大米上能刻人生格言、名言警名,令人嘆為觀止﹔台灣手工爆米花所提供的幸福美味成為市井文化,喚起童年的樂趣與記憶。
(責任編輯:趙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