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電影制片廠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沒關系,海峽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在這塊舊土上誕生,給兩岸的影視創作開辟了新的機會。
福州市政府近日表示,推動廣播、電影、電視及音像制作業在福州快速發展,構建海峽兩岸影視創作交流合作基地。繼福州國家影視動漫實驗園之后,海峽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海峽(永泰)省級影視基地、長樂海西動漫之都航悅動漫園等已在福州登場。
如今,影視已經不限於老百姓的茶余飯后之事,它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更是讓中國走向世界的一條捷徑。因為李小龍的電影,在西方,現在“功夫”還與中國如影相隨。而當美國把中國的花木蘭、熊貓拍成電影再賣給我們時,兩岸都有人苦笑。台灣一位電影導演曾經無奈地說:“台灣有設計、有對文化市場敏銳的感覺﹔大陸有畫工、有對傳統元素深入的解讀,我們沒有拍出‘熊貓’,真是窩囊。”
兩岸影視界不僅有各自的強項,還有相同審美趣味的觀眾。台灣出品的早有《歡顏》、《汪洋中的一條船》,近有《流星花園》、《海角七號》,都在大陸掀起觀影高潮﹔而大陸出品的《雍正王朝》、《唐山大地震》等也在台灣成為熱點。到台灣去,大陸影視碟片是受歡迎的禮物。兩岸聯手創作,從策劃、劇本、資金到表演都能在產業園區碰撞互補,孕育出更成熟的藝術成果,這是產業發展的機會,是兩岸觀眾之福。
兩岸都有一流的影視長才,比如侯孝賢、魏德聖、張藝謀、姜文,當然還有從台灣走出去的李安。兩岸共享的中華文化和至今仍讓西方好奇的中國人的生活與內心世界,有說不盡的玄機與故事。兩岸影視界的全面合作,不同於以往只是演員的相互選用,定會碰撞出精彩,打造出有質量的作品。讓我們通過電影認識自己,也讓外國人通過電影了解我們。
ECFA有兩岸影視創作的條款,為兩岸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影視創業園又提供了一個落腳點,我們等待福建電影制片廠這片電影舊土開出明艷的新花。(陳曉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18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