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華裔參政應從“草根”做起

2011年11月21日08: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華裔參選人在日前舉行的美國南加州地方選舉中成績斐然,21位華裔參選人中15人當選,“戰績”是近年來最佳一次。近十年來,華裔參政風氣愈來愈蓬勃,愈來愈多華裔深感“深耕小區,累積人脈”才能走穩從政腳步。

  以教委、市議員選舉來說,過去大洛杉磯地區,華裔教委僅10名,但自2001年選舉后,一舉增加至15位華裔。2005年參選教委與市議員者增加至16位,2007年18位,今年的地方選舉更增加至前所未有的21位。

  除參選者增加外,近年來擁有華裔市議員、教委的地區,也逐漸從聖蓋博谷以西逐漸“東移”,向東區哈仙達拉朋地、羅蘭岡、核桃谷、波莫那,向南至喜瑞都等,華裔甚至攻下西裔選民居多的艾爾蒙地,與相對較保守的天普學區。

  相較加州、聯邦議員等公職,地方學區教委屬於“基層性的草根”,候選人在所屬不大的選區中挨家挨戶拜票,貼近選民心聲,站穩腳跟后,再以雄厚基層實力為后盾,尋求更上一層樓且成功的機會便大增。

  至今,幾乎州級以上華裔官員,都是從教委或市議員開始的。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一路從教委、市議員、州眾議員再跨入聯邦,即為一絕佳實例。現任加州參議員劉璇卿,也從拉肯亞達市議員一路向上。加州眾議員伍國慶,也曾擔任蒙特利公園市議員。

  明年11月有意角逐第49選區加州眾議員席次的周本立,也出自蒙地貝婁學區教委。同樣有意參選的陳奕泉,也曾擔任嘉偉學區教委,接著進入羅斯密市議會。其他有意角逐的華裔,林元清曾擔任兩屆聖瑪利諾市議員﹔吳學儒目前擔任蒙特利公園市議員。由此可見,“由低向上”,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是不少華裔的從政選擇。(陳盈霖 陳光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1日   第 06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