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深圳一醫院陷"騙保"迷局 院方承認低價藥高價賣

2011年11月18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病人入院做手術,麻醉科使用低價藥卻收取高價藥費﹔一罐麻醉藥還未耗盡,醫院卻收取超過兩罐的費用﹔一支麻醉藥劑,開封后用在3個病人身上,醫院居然3次重復收費……近日,有自稱是深圳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的醫務人員向媒體爆料,該科室存在惡意騙保行為﹔且麻醉科主任自行制定獎金與收費挂鉤機制,公開鼓勵醫務人員多收費。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初步調查認定,該舉報內容“部分屬實”。院方已經對涉嫌騙保的麻醉科主任黃某作出停職處理,並要求其配合接受深圳市社保局醫保處的調查。

    “麻醉科在藥物管理和使用方面有漏洞,一支藥重復向幾個患者收費的現象確實存在,但這並非惡意欺詐。”院長蔡志明坦言,麻醉藥劑之所以出現重復使用,和單支藥劑量過大有關系。一瓶麻醉藥的劑量通常在20—250毫升,但很多病人,例如兒童的用量根本不會達到如此之多,因此本著節約的原則,一瓶麻醉藥有剩余的情況下,剩余部分會給下一個病人使用,從而避免浪費。

    一些醫護人員反映,這是醫療行業的通行做法,“一些藥水在計價時隻能按一支來算,就算是用不完也不可能按照半支、1/4、1/10來收錢,因為在物價局給醫院設定的計價系統上沒有這樣的計算方式。”

    而低價藥賣高價的行為,也被院方所承認。據該院辦公室主任郭岱琦介紹,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婦產科門診無痛人流手術中。“今年7月份以前,醫院使用的丙泊酚注射液隻有‘德普利麻’一種,價格為79元。后來由於患者的需求,又增加了一種低價藥‘靜安’,價格40元。根據醫院的初步計算,大概有1000多名患者在用‘靜安’時,錯誤地按‘德普利麻’結賬了,每人多收了39塊多,總共多收金額3萬多元。”但郭岱琦也強調,多收費起因於錄入藥品的護士在記錄病人用藥的時候,點擊的仍是原來的藥品名,完全是個人疏忽,醫院也不知道這種情況。

    但是,無論對於單支藥重復收費,還是低價藥賣高價,醫院都否定中間有牟利動機,更不涉及所謂“騙保”。

    11月16日下午,深圳市衛生人口計生委也通報批評了市第二人民醫院麻醉科違規使用藥品多收費行為。對於是否涉嫌“騙保”,深圳市社保局已經調用醫院的藥品數據庫進行比對,目前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結果出來后將及時向社會通報。

    (記者 賀林平、呂紹剛)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