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11月14日報道:在第16屆釜山電影節中韓大學生影展上,來自河南南陽的農村大學生關兵憑借著一部紀錄片《墨脫情》,一舉奪得最高獎項“金獎”。
一個農村小伙子,初中學習差,兩次中考都失利,被迫選讀了美術特長班﹔高考又是不理想,他選擇了走進西北大學學習藝術設計。但就是這樣一個小伙子,憑著自己的努力奪得中韓大學生影展的“金獎”,聽來有些不可思議,卻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回顧關兵一路走來,他的人生至少可以給我們以下啟示:
第一,作為家長,完全不必始終念叨著“不能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孩子的人生之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我們現在的家長,一遇到孩子的問題就會精神緊張,全力以赴,似乎孩子的一切都必須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孩子就是自己的未盡理想的延續。
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是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成了家長手中的玩偶,沒有了自己的人格。而更多的家長隻要一看到孩子追求學習以外的東西就認為是不安心學習,是在荒廢學業,殊不知孩子就是在與世界碰撞中逐漸長大,發現自己的天賦和特長的。“沒有任何興趣卻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作為關兵,幸好有一對寬容大度的父母,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選擇都在幕后默默支持。不然,他的藝術天賦就有可能被埋沒。
第二,作為學生,要善於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我們就會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以致達到沉醉著迷的程度。
關兵正是沿著興趣這根繩索爬上了拍攝電影的道路,登上了大學生影展的領獎台。為了拍電影,他可以一天在泥濘的道路上推車進墨脫,他可以花一年的時間來剪輯,他可以在借貸中生活也無怨無悔……甚至為了考取西北大學電影專業的研究生,他可以累到神經衰弱。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它竟然可以讓一個人像孩子痴迷於童話世界一樣專注投入,熱情勃發,並執著頑強地挑戰自己的人生極限和激發沉睡的潛能。難怪贊科夫說:“興趣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
第三,作為學生,還要有不放棄夢想的信念。志不強者智不達。史立茲曾經說,理想如晨星——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其實,對於理想,人們評論很多。說得簡單一些,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關兵一路坎坷,卻一路摸索,不斷地在超越自己,雖然物質生活不富有,但是精神的旨趣卻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拽著理想遠航呢?關兵用他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這樣的人生啟示:我們不必計較於人生的開端是否完美,隻要我們敢於握著理想的風帆,駕著信念的航船劈波斬浪於波瀾壯闊的大海,人生的輝煌就會笑意盈盈地向我們走來。(章中林)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19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