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教育冷暴力”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話題。西安某校讓成績不好的學生戴綠領巾﹔山東東營某校有班級對違紀學生罰款,罰金將用來獎勵成績優良的學生﹔包頭某校實行差異化校服,紅校服隻有優秀生穿,普通生穿藍色或白色校服﹔浙江慈溪某校3個男孩因不守紀律被罰脫褲子在操場上跑步……
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人們卻理不清這些現象出現的動因。現在當體罰學生已成為過街老鼠之后,而冷暴力卻給受教育者帶來更重的傷痛。一位專家說:“‘冷暴力’是老師給學生做出的一個最為糟糕的德育示范。”那麼,這僅僅是老師的問題嗎?
是不是學生越來越不努力?的確,現在的社會,信息爆炸,誘惑很多,各種因素影響學生對基礎學科的學習,特別是一些孩子更因受網絡游戲的吸引,年齡越大成績越下滑。很多人都感到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
是不是家長患上了教育強迫症?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了自己孩子的成績上去,根本不顧孩子的情緒,對老師說,你們怎麼管教怎麼嚴厲都可以。最近“中國狼爸”的事跡受到追捧,也是家長對教育急功近利追求的一個寫照。
是不是教師教育太過嚴厲?其實很多教師當他們在師范院校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時都想如何當一名好老師,但當現實中高考的目標與學生們的努力成反比的時候,要把握嚴格和嚴厲之間的區別的確很難,加上生活、工作和心理的多重壓力,讓他們腦殼和神經總是繃得緊緊的。
是不是校長為了學校的業績?是不是教管部門的教綱有偏頗?每一個校長都希望自己的學校是一個好學校,吸引更多的好學生。但現在衡量學校好不好的標准就是看分數,看升學率。上級的要求和家長的眼光讓每個學校都感覺壓力很大。
問號太多,我還是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想起前幾天一位高中老師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似乎展示了一種學校裡學生、教師、校長的關系:老師在台上講課,學生在台下認真地聽課,因為有校長來旁聽。這時老師提問,學生舉手,老師很高興,特別請了一位后進的同學來回答。但課后老師卻受到校長的嚴厲批評:你向那個學生提問有什麼用?你明明知道他達不到本科線!而校長之所以這樣發火,是因為他們學校是重點學校,教育局已經向學校提出了達到重點率和本科率的目標。
對后進學生不聞不問也是一種冷暴力!我真的依然茫然,我們的學校教育是為了什麼?我們最終的教育目標又是什麼?是不是為了高考為了成績什麼都可以做,反之,則做什麼都沒有意義?這是不是讓一些教育者日益焦慮並產生冷暴力的主要誘因?(紅 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19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