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4日-7日舉行大規模首長司令部演習,來自指揮部門、戰略導彈兵和后勤保障部隊共8000多名軍人將動用300套軍事裝備完成一系列假定核遏制任務。
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瓦利說,此次演習將假定俄羅斯卷入武裝沖突,俄戰略導彈部隊指揮部門制訂行動計劃,指揮戰略導彈兵完成核遏制任務。演習目的是,面對可能的軍事威脅,進一步完善俄戰略導彈部隊指揮部門臨戰協調、應變與指揮能力。
俄戰略導彈部隊是俄武裝力量戰略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基礎是3個導彈集團軍(共11個師),有4種型號約370枚洲際彈道導彈擔負戰斗值班,它們能攜帶約1250件核彈藥。該部隊直接由總參謀部指揮。戰略導彈部隊建立50多年來,不斷適應條件變化對新威脅做出相應反應的能力,確保完成遏制潛力保障任務,在俄羅斯奉行的核遏制構想中發揮關鍵作用。
美反導計劃反激俄加速戰略導彈部隊現代化
俄戰略導彈部隊的此次演習,可視為其加強核遏制能力系列行動的一部分。2010年,俄羅斯與北約曾在裡斯本峰會上同意就歐洲反導系統進行合作,然而美國拒絕提供反導系統不針對俄羅斯核威懾力量的法律保障,談判陷入僵局。根據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分階段新計劃,第三、第四階段分別定於2018年和2020年實施,將在波蘭、捷克等國部署更先進的攔截導彈。這是最讓俄羅斯擔心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今年5月表示,2020年以前,歐洲導彈防御系統將可控制俄羅斯部分洲際導彈和核潛艇導彈。俄軍總參謀部長馬卡洛夫日前再次強調,在局勢惡化的情況下,俄羅斯將使用“尋常的”和“不尋常”的軍備力量,打擊美國布局在俄家門口的導彈防御系統。
在冷戰后一度大幅削弱的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近兩年明顯加快了現代化的步伐。普京稱,俄將在未來10年投入23萬億盧布,採購超過400枚陸基和海基洲際彈道導彈。
9月3日,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表示,到2018年,俄羅斯將建成一個新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新型導彈將取代R-36M2 voyevoda導彈(北約稱SS-18“撒旦”)。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質量約100噸,有效載荷的發射重量好於固體燃料導彈。俄羅斯國防部此前曾表示,除非美國放棄其在歐洲建立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俄羅斯將採取反制措施,包括建造一種新的重型液體燃料推進導彈。
8月31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國家國防訂購司司長阿納托利 什列莫夫表示,俄羅斯將研制本國海上導彈防御系統,類似於美國的“宙斯盾”系統。6月7日,俄戰略導彈部隊成功發射“白楊-M”洲際導彈。俄羅斯多家媒體對愈演愈烈的反導之爭進行評述,警告北約歐洲成員國在反導問題上“認真掂量莫斯科的態度”。俄軍總參謀長馬卡羅夫甚至發出狠話:“如果北約還要持續推進歐洲導彈防御系統,從而使形勢惡化的話,俄羅斯將不得不考慮做出搶先動用毀滅性力量的決定。”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曾指出,在未來的10-15年,俄軍將主要以三種技術反擊“挑舋性逼近”。首先,俄戰略火箭兵正在發展“白楊-M”陸基洲際導彈的改進型,使該導彈在進入預定軌道前進行更劇烈的隱蔽飛行,並減少導彈的飛行時間,減少敵人的反擊時間。今年1月,俄戰略火箭兵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成功試射一枚可突破多層反導系統的RS-18(北約稱“三棱匕首”)洲際導彈,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瓦利上校表示這款導彈配備絕密的彈頭飛行裝置,可突破美國各類反導武器的攔截。考慮到美國正在歐洲建設反導系統,因此該裝置對俄羅斯來說十分重要,據說RS-18可攜帶6顆分導核彈頭,射程可達1萬公裡。其次,俄海軍的“二次核打擊”力量──戰略導彈核潛艇已突破技術瓶頸,攜帶射程達8000公裡的“圓錘”潛射導彈的955型“北風”級核潛艇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俄海軍正緊急在北冰洋和西太平洋水域進行戰備訓練,如果俄潛艇從這些水域發射導彈的話,美國在歐洲設立的前沿反導系統將形同虛設。第三,即直接在反導系統部署國附近配置打擊更為迅捷的“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