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要“口碑劇”不要“口水劇”

張魁興 

2012年08月27日09:47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暑期是全年電視劇播出最熱鬧的檔期,今年的暑期檔電視劇,類型更豐富、題材更多樣也更年輕化,電視台和制片方都希望將重頭好戲放此一搏,讓熒屏一掃沉悶,全盤皆活。然而,此時此刻,電視劇行業卻彌漫著一股外熱內冷的悲觀情緒。今年以來,限廣令和網絡版權價格突然跳水,這兩把“刺刀”讓制片方失血過多﹔而更殘酷的市場現實是,幾部被寄予厚望、精工細作的大戲收視不佳,反倒是面目猙獰的無厘頭神劇、狗血情感劇當紅得道。越來越多的業內聲音認為,越是“不正經”的作品越容易受歡迎,傳統的電視劇制作理念和經驗已經完全失效。電視劇制作業在今年夏天已經走到了做“口水劇”還是“口碑劇”的岔口。

筆者以為,這只是表面現象,“口水劇”也許會一時賺錢一時走紅,但絕對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隻能是曇花一現。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還應是“口碑劇”。事實也証明,《大明王朝》、《奮斗》、《士兵突擊》、《潛伏》等佳作,都是觀眾把它們從劇堆裡挑出來的,口口相傳成了“口碑劇”,重播率極高。真正的好劇從沒有被埋沒過。

也就是說,“不正經”的作品當紅得道,並不表示時代的審美傾向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不正經”的作品不論有多高的收視率,其生命力都不會長久,因為其審美觀和價值取向是不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流的,終究是過眼雲煙。而正經的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經過精心打造的,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多次重播也仍能給觀眾美的享受並陶冶觀眾的情操。傳統的電視劇制作理念和經驗並沒有過時,那些“電視劇就是要源於生活,脫離生活”的所謂“秘籍”,絕不可能成為行業的指導思想。而且“不正經”的作品要通過購買這一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胡編亂造的電視劇終究會被市場淘汰,那些精心打造的電視劇可能一時不被看好,但是好劇終究會放出光芒,這是藝術規律,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假使當下的審美傾向真的有所偏離,則更需要“正經”的作品“撥亂反正”。這就要求有責任感、有藝術追求的電視劇制作者,力爭多打造“正經”的作品,多打造“口碑劇”,向“不正經”的作品開戰,擠壓“口水劇”。這就需要從國家有關部門到電視劇工作者,都具有主流價值觀,為電視劇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艱苦努力。一是娛樂作品須有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趣味﹔二是上上下下都要齊心協力打造精品,多制作“口碑劇”,少制作甚至不制作“口水劇”,從編劇到后期制作都要精益求精,不糊弄觀眾。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8月27日   第 07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