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監禁,降職一級。美國華裔士兵陳宇暉死亡案第三名被告的判決結果在意料之中,因為此前的霍爾孔中士的輕判已經具有指標性作用,從18年到30天監禁的判決落差,讓人很難接受。
我們為什麼關注陳宇暉?因為陳宇暉含冤帶血。他的死,是不堪責難的自殺,還是他殺之后的巧妙布局?這都需要司法給一個公正的判決。但多名涉嫌虐待陳宇暉的美軍人士,只是獲輕判或脫罪,司法天平已經出現了傾斜。
我們為什麼關注陳宇暉?因為陳宇暉案折射出華人的處境。在美國的歷史和現實中,“人權”和“民主”這兩個“普世價值”並沒有得到尊重,種族歧視的毒瘤仍在蔓延。在陳宇暉案中,軍方似乎在有意護短。美軍缺乏對人最起碼的尊重,少數族裔的士兵被視為異類,女兵被視為性侵對象,俘虜被視為發泄對象。
我們為什麼關注陳宇暉?因為他是我們的兄弟。美國軍隊中每一天都有一個人自殺,亞裔僅佔軍隊的4%,但自殺率卻高達13%。剛剛送別廖梓源,又送走陳宇暉。這種關注,雖然不能起死回生,但卻能警醒周邊的華人。
我們為什麼關注陳宇暉?因為我們看到了華人的凝聚力。如果沒有華人社團的組織,沒有華人的參與,陳宇暉案也會無聲無息。廖梓源也是被虐致死,但直至陳宇暉事件曝光,才被人廣泛提及。如果你再沉默,下一個輪到的,也許就是你。
隻要戰爭存在,虐兵就是無法根除的頑疾。隻要種族主義陰魂不散,歧視就不可避免。關注陳宇暉,並不能徹底改變判決本身。但這是華人世界維護權益邁出的一小步,但也隻有一步步努力,才能最終推動人類的進步。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8月22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