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漢語教師分享在紐約教中文的感受

2012年08月30日14: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日前,北京中文學校的張曉靜老師發表文章《在紐約教中文的點滴感受》,分享了她在紐約從事中文教學的心得體會,全文如下:

不知不覺,我來紐約已經兩年了,除了在市立大學攻讀教育學本科外,在雙休日的上午,我還一直在北京中文學校教中文,繼續做中文老師,盡情享受著傳道、授業、解惑的樂趣。

面對著在美國出生的有著中國人面孔的美國小公民們,當然還有中韓、中日、中美混血的學子們,更有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國家的可愛的孩子們,感覺在北京中文學校就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呢!也正因為如此,在教中文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天上人”的討論——那是我教古詩《夜宿山寺》時,發生的有趣而又激烈的爭論。

首先我簡單介紹了作者李白和他的其他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學生們靜靜地聽著我朗誦《靜夜思》、《獨坐敬亭山》、《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他們非常喜歡聽我朗讀課文和朗誦古詩,還刻意模仿我的聲調和表情呢。

對於題目,學生們很容易理解,紛紛搶答“夜晚住宿在山上的寺廟裡。”我笑著說,“對了,對了。”

接著我講解“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學生們也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李白住宿在山上的一座寺廟裡,樓很高很高,所以他感覺自己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明亮的星星。我又重點講“百尺”不是真的有整整一百尺,而是用夸張的手法,說明山上的樓閣很高。在指導朗讀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先聽我示范朗讀,引導他們想象當時的情境,再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突然,一個學生問我:“張老師,危樓是講樓很危險嗎?”我笑了,說:“你這個問題非常好,說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會質疑,愛提問是很好的學習習慣。你想想看,李白是在說他住的這個樓危險嗎?還是他在強調著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詩吧,我們一起去找答案,答案就在這十個字裡呢。”同學們輕聲讀著,邊讀邊想,很快就找到“百尺”,“摘星辰”,“高”,他們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哦,原來“危”在這裡是高的意思啊。他們非常高興,說:“樓這麼高啊,在晚上可以摘下星星呢。”我笑著說:“這就是大詩人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和豐富的想象。”請看下一句,更是如此哦。

“請大家跟著老師朗讀——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學生們模仿著我有感情的朗讀著。

“誰能說說這句詩是什麼意思?”,我的話音剛落,一個同學搶著說,“不敢大聲說話,怕驚天上的人”。我說,“很好很好,高聲就是大聲的意思,語就是說話的意思,可以得八十分了,很棒。驚是驚擾,驚動的意思,請同學們加上主語,誰不敢大聲說話,天上的人又指的是誰?”沒想到,教室裡立刻開始了激烈的爭論,“詩人李白不敢大聲說話”,“還有樓上的其他人也不敢大聲說話”,“天上住著God!”“住著天使。”“還住著進入天堂的人。”

我萬萬沒想到,在中國做中文老師,講這首詩估計也有五、六遍了吧,學生們總會說,“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有玉皇大帝啊,王母娘娘啊,哪吒啊,嫦娥啊等等。”和紐約學生們的理解竟然天壤之別,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沒想到宗教和文化的差異這麼明顯。該怎麼把天上人解釋成天上的神仙呢?我急中生智,笑著說,這首詩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大家想想看,那時,他知道上帝嗎?他讀過《聖經》嗎?請大家想想,在李白心目中,天上人是誰呢?想想自己以前看過的中國動畫片《美猴王》,還有電視連續劇《西游記》,動動腦筋,想想天上人到底是誰?”大家又爭先恐后地發言,“有嫦娥和小白兔”,“有哪吒還有他爸爸”,“有觀音菩薩”,“有很多仙女”“有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還有四大金剛”……,熱鬧得不得了。我笑得合不攏嘴,說:“哪吒的爸爸是托塔李天王,他手裡托著個寶塔,可變大,也可變小,在孫悟空大鬧天宮裡,同學們見過,對吧?嫦娥住在月亮上,她懷裡抱著的是玉兔,那是成仙的兔子,可不是平常的小白兔哦,總之,天上人就是天上的神仙。明白了嗎?”

接下來,我們就進行總結,復習重點詞語的意思,說說詩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讀古詩,很多學生已經能熟練背誦古詩,看著每個學生興趣盎然,信心滿滿的樣子,我也很高興。三個小時過去了,中文課就這樣在歡笑聲中結束了。

現在回想起來,在中國教中文時,學生們都很認真,很刻苦,學習自覺,循規蹈矩。老師講什麼他們記什麼。學生父母也十分尊敬老師,配合老師的教學,尤其在意成績和自己孩子在班上的排名。在紐約教中文,強烈感受到孩子們有激情,個性鮮明,十分自信,搶著發言,思維活躍,而家長們則關心孩子是否學得開心,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至於成績,似乎不如中國家長那麼重視,而且,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是隱私,要尊重和保密的。或許這就是中美文化上的差異吧。

(責任編輯:雲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