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捍衛主權決心堅定
日方擔心遭致報復
【日本《每日新聞》9月6日報道】題:野田急於在中國換屆前解決問題
日本政府就購買尖閣群島中的三個島嶼與土地所有者達成了協議。野田佳彥之所以急於達成協議,目的是在中國領導層換屆前解決問題,把與下一屆領導層的摩擦降低到最低限度。不過有人擔心中日關系的惡化會超出日方想象。
日中首腦在5月份會談之際討論過尖閣群島問題,當時日方未表明國有化方針,而是在7月上旬宣布,結果遭到中方強烈反對。日中相關人士指出:“事先沒有疏通,對方似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路透社成都9月6日電】日產汽車公司的一名主管今天表示,日中外交沖突對日本汽車在華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這是此次外交沖突首度蔓延到兩國商業關系。
日產汽車首席運營官志賀俊之說:“不僅日產汽車,所有日本廠商的銷量都出現下滑。”
美軍介入難以指望
【美國之音電台網站9月5日報道】美國官員說過美日安保條約涵蓋中日爭議島嶼,不過拒絕進一步說明什麼情況會引發美國的軍事介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吉原俊井說,華盛頓不願說出任何可能鼓勵日本對抗中國的話,不過這讓一些日本決策者感到不安。他說:“一些日本人對美國的保障心存懷疑,希望美立場更明確。”
【日本《信使周刊》9月7日一期文章】題:美國不會為日本保衛尖閣群島(作者前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長孫崎享)
在尖閣問題上,很多想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的人應該都這麼想:“萬一有事,美國會為日本保衛尖閣群島。”但果真如此麼?這只是親美派人士一廂情願而已。在尖閣問題上,美國巧妙地將自身立場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尖閣群島是日美安保條約的適用對象”。確實,該條約第5條規定,在日本行政管轄下的區域,對任同締約方的武力攻擊都被視為危害本國和平及安全,雙方將“根據本國憲法規定和程序共同應對危險”。似乎可以認為,若尖閣群島受到攻擊,美軍出動將是自然而然的。但根據美國憲法,開戰須獲國會批准。即使日本領土受到攻擊,若美國國會不批准,美軍也無法出動。
第二,“在領土問題上,美國不支持日中任何一方”。2005年,日美簽署的文件《日美同盟——面向未來的改革與重組》規定:“島嶼防衛是日本的責任。”尖閣群島當然也是其中對象。中國在面向台灣的沿海地區部署了強大軍力,美不願僅以駐日美軍與之對抗,才將責任推給日本。有些人認為,如果中國奪取尖閣,美國最起碼不會沉默。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幼稚的。美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表示:“如日本自己不能保護尖閣,我們也無法保護尖閣。”為何這樣說呢?若尖閣被中國實際控制,就脫離了日本的行政管轄,隨即將不再是安保條約適用對象,美軍也就不必採取行動。這就是說,美巧妙地制定了—個規則,使自己可在中國進攻甚至佔領尖閣時不必承擔出兵義務。
【共同社東京9月6日電】日本海上保安廳人士6日稱,鑒於發生香港“保釣”人士登島等事件,將追加引進對可疑船隻的監視能力有所提升的4艘最新型大型巡邏船和3架中型直升機。
第10管區海上保安總部(位於鹿兒島)也將增加人員裝備,以完善對尖閣群島周邊海域的支援態勢。為加強對該海域警備,海上保安廳還決定新設“那霸海上保安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