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喜看旅法華人“新勢力”崛起

2011年11月28日10: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相對保守的法國社會,華人過去給人的印象頗為“沉默”。很多老華僑因法語講不好很難融入法國主流社會,而華僑第二代大多又講不好中文,缺少對當代中國的了解。讓筆者感到驚喜的是,有一群法國華人開始打破“沉默的慣例”,他們事業有成,有中法雙文化背景,他們成立的加強中法交流的“四維中國協會”半年來引起法國主流社會的關注。

  今年3月,在巴黎舉辦的一次“中國崛起”國際研討會上,來自歐美的學者發言中夾雜著一些對中國的偏見,旁聽會議的華人在隨后的辯論中紛紛回應。筆者會后驚奇地發現,這些華人竟然是清一色的工商界精英,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操流利的中文、法文和英文,都已躋身法國大公司的管理層,如在法國國家鐵路公司任局長的倪金城、法國安盛亞太部中國事務主管高彬、法國電力集團戰略和國際關系部高級顧問周蘇燕等。沒過多久,倪金城和這些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四維中國協會”。 

  驅使這些已融入法國主流社會的華人精英成立“四維中國”的動力是,他們感到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中國也引來諸多非議,而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又與一個大國的地位還不相稱。西方輿論對中國的誤解和曲解比比皆是,讓法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遠遠落后於中國人對法國的了解。許多法國人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20年前,比如不相信中國能造高鐵,還有人竟然說“華人隻會開餐館”。法國媒體對旅法華人的認識往往也是片面和負面的,不乏“間諜案”、“黑工”等報道。身為銀行高級顧問的郭曉萍說,“四維中國”的成員對中法交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著相同的看法,都很想為中法交流做一些實事。

  半年來,“四維中國”在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舉辦多場有關中國的研討會,一些“四維人”到法國電台、電視台與法國人辯論“中國要不要買歐債”等話題,法籍經濟學家張萬申還出版法文月刊《中國之信》。“四維中國”在保守的法國社會已受到關注。法國《世界報》評價他們是“新型華裔”,正在法國亞裔族群中發起一場靜悄悄的運動。文章意味深長地說,法國已有阿拉伯裔和非洲裔擔任部長,而對這些“新型亞裔”來說,別看他們現在的聲音還顯得微弱,但他們沒准有朝一日也將出人頭地。這似乎也道出了筆者和不少法國華人的心聲。(史曉帆)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8日   第 08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