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狼爸”“虎媽”何以理直氣壯?

2011年11月26日14: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最近關於“中國狼爸”教育方式的爭論吸引眾人的目光,讓人們聯想起前段時間“美國虎媽”的教育案例。但是非功過難以評說,贊賞者對他們的教育方法給予肯定,更羨慕其教育成果﹔聲討者認為這無異於教育暴力或者冷暴力,是教育的異化。但狼爸虎媽依然對自己的教育成就十分驕傲。

  從狼爸虎媽事跡可看出,他們基本上還算合格的家長,愛子之心非常真切,在教育中也會把握分寸,嚴厲但並不以傷害孩子自尊為代價,強調分數但更重視孩子的做人和品德。虎媽的十大家規雖嚴厲但並不包括體罰。虎媽說,《虎媽戰歌》中所使用的一些詞語看上去嚴厲,其實是想幽默地表達這個育兒過程。狼爸說,“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口號有夸張的成分,“打”在他的教育中不及萬分之一,並且是以科學和愛為基礎的。

  但他們的教育方式遭到強烈質疑,一些人認為,嚴苛的教育會奪走孩子的快樂童年,是一種棍棒教育、奴性教育。現在社會似乎更流行快樂教育、鼓勵教育、賞識教育,孩子作為教育主體的地位應得到充分尊重。並且,狼爸的雞毛撣子教育在國外可能獲罪。電影《刮痧》就反映了這樣的中美文化差異以及在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上表現的不同。據載,在美國不時有家長因打罵孩子而被鄰居或老師報警甚至以虐待兒童罪或家庭暴力罪送進監獄。

  我想,之所以人們如此關注狼爸虎媽,之所以對這種教育方式莫衷一是,就是源於人們在教育和被教育中的苦惱、迷茫和矛盾。如中國教育是沿襲過去的嚴苛還是崇尚國外的寬鬆之分歧﹔中國教育是要從傳統中汲取營養還是要追求新的模式之不同﹔中國教育的高考分數一元化教育與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之沖突等。當人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鑰匙之時,或現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十分不力之時,模仿狼爸虎媽可能成為一些人的選擇。

  現在很多家長的確為孩子的教育愁白了頭:快樂教育就是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嗎?如果放縱遷就,孩子游戲玩到上癮怎麼辦?孩子外出夜不歸宿怎麼辦?全家圍著孩子轉,孩子心靈越來越脆弱,膽小自私不獨立怎麼辦?總之,這個教育的規矩和方圓如何拿捏?這似乎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據悉,全國各地有數十人已將孩子送到狼爸家中,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式”教育。

  教育,要從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具體情況具體關系來看待,正所謂因材施教,教無定法。教育是最個體化的活動,一千個孩子就有一千種教育法﹔隻有根據孩子特點實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適的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更是一家一個樣。一個孩子從小就被家庭和家長耳濡目染,其教育關系像父母和兒女的關系一樣,形成獨自的身教與言教的模式。狼爸虎媽的模式是比較特別的個案,它只是給我們一些啟示,引起我們的反思,而不應簡單地模仿,因為,不同的家庭是模仿不來的。(紅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6日   第 08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