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我們為什麼上大學?當代大學生超七成無明確目標【7】

2012年10月19日09:39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全民教育”令競爭壓力過大

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以前的大學生考試是為了改變命運,不僅如此,80年代的大學生有著宏大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現在這種目標卻並不那麼明顯了。“應試教育下,大家都為了沖擊名校,90后基本很少有自己的課余生活,都趕著上各種培訓班,很少有玩伴。不像上一代人,學習僅憑愛好。”熊丙奇說。

此外,熊丙奇認為,現在大學不斷擴招,不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而更趨於“全民教育”,上大學的回報率不比以前,這就導致競爭激烈讓如今的大學生不得不功利。“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幾乎都是‘天之驕子’,甚至坐公交車都可以優先。現在大學等級化嚴重,大學身份不被認同,學歷歧視現象也有。在更多元選擇的前提下,一旦功利的目標達不到,學生自然會產生焦慮。

熊丙奇建議,新生代的90后要有自我規劃意識,正在迷途的孩子應該重新為自己定位,自我負責。90后的大學生也要有理想,不要失去向上的毅力,做好規劃。另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孔曉明建議,萬一考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可以選擇第二專業,或者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來補足,或者是考一個跨專業的研究生,總之混日子是絕對不可取的。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