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你幸福嗎”老話題忽變炙手可熱 黃金周裡看幸福【3】

2012年10月12日11:2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C

政府如何提升公共幸福?

政府要用執政能力落實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構成幸福的點點滴滴,讓虛的幸福感成為實的好生活。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這首歌曲,在上世紀80年代曾傳唱一時。

“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幸福應如何尋找?

在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張孝德眼中,這個問題的回答與幸福的結構直接對應。“我把幸福分為個人幸福和公共幸福。怎樣才能幸福,這是每個人以及政府需要回答的問題。”張孝德說。

個人幸福與每個個體的心態、感知和行動有關。“就個人幸福層面來說,即使在同樣環境中的個體也會因為教育背景、性格、心態等個體差異對幸福有不同的感知。”張孝德說。

記者的採訪對象當中,作家說有信仰是幸福,打工者說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是最大幸福,企業家說實現個人價值是最大幸福……即使幸福觀不同,但是大多數人對怎樣才能幸福有著一些基本的共識:知足常樂、積極努力地發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幸福就在身邊……

“幸福在於心態,更在於每個人的行動。”有網友表示,為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這些幸福的實現其實就在自己的行動裡。

唐鈞也表示,“調整心態,去適應社會,尋找正能量”,這些都是個人尋找幸福時應該做的事。

而從公共幸福層面來看,“公共幸福是老百姓享受公共產品得到的幸福,政府是這種幸福的最主要創造者”。張孝德說。

“為什麼如今對幸福的討論熱度空前?”在張孝德看來,部分人的幸福感降低了是原因之一,“降低很大一個原因是大家的幸福需求在提升。” 張孝德認為,從沒有戰亂到吃飽穿暖到如今重視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環境,政府的執政能力應該趕上老百姓幸福觀的升級。

張孝德參與了多項有關“中國幸福城市”的課題研究。“越來越多的調查者將良好的生態環境、公平的社會環境、全面的醫療保障等視為幸福的條件。”在張孝德看來,“老百姓對環境、社會發展的需求就是經濟社會轉型的信號和標志。政府更應轉變執政理念,拋棄GDP主義等舊有發展思維,將以人為本、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作為發展導向。”

在這方面,轉變已經可以看到。

(責任編輯:夏麗娟)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