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外媒:華山捅人案真相待解 景區管理亂象再起

鐘海之

2012年10月10日09: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新網10月9日電 美國《僑報》8日刊出評論說,經歷了8天的擁擠和喧囂,中國這輪“黃金周”終於疲憊地落下帷幕。但是,在西岳華山,一樁“傷人”謎案,卻依然等待著真相的到來。

《僑報》文章說,10月2日晚,萬名游客滯留華山景區,一對夫妻因退票問題竟被捅了十余刀。當地警方5日宣布破案,稱兩名嫌犯均是倒票農民。但受害人指出,毆打他的有十余人,其中有人穿戴保安制服,質疑自首者是“替死鬼”。此外,當地政府前期向媒體透露的情況前后不符,且與受害人描述的情形有諸多不一致,輿論呼吁進一步深入調查。

文章稱,千百年來,華山以其奇險的景色贏得了無數贊譽。現如今,一把捅入游客身體的尖刀,劃傷了華山多年積累口碑。從輿論的反應看,華山旅游的形象已大大打折扣,甚至有網民號召抵制到華山旅游。可以說,景區和游客所付出的沉重代價,都應記入景區經營者的賬本,更應寫進社會管理者的警示錄。

文章指出,在一些以旅游作為支柱產業地方,基層政府的財政收入與景區經營收入密不可分。因此,在景區的經營管理方面,很多政府的賺錢理念走到了前面,服務理念卻落在了后面。

這也就不難解釋,華山景區滯留萬名旅客、捅人事件陷入羅生門等問題出現時,社會管理者的反應為何會如此遲鈍。因為,控制客流必然會直接導致景區收入的減少,自揭家丑肯定會影響景區的形象,並間接影響經濟收入。

文章說,然而,景區過度逐利行為,讓經營者和地方政府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卻把風險和成本轉嫁給了游客和社會。正如華山游客的感受,高漲的游興被不堪的擁堵掃盡,游玩的安全被凶惡的“刀客”威脅,最后,人們自然會用腳投票,淘汰掉這些旅游景區。

文章最后說,“華山捅人事件”也是一部典型的社會管理課的反面教材:隻盯著錢袋子的管理者,眼裡隻有經濟效益,卻忘了社會責任。長假雖已結束,社會管理者不能隻顧盤點門票入賬多少,更要清點社會管理工作“欠賬”多少。不然,明年的黃金周,完全有可能被熬成一鍋“黃金粥”。(完)

(責任編輯:姚麗娜)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