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10日10:0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資料圖:參加中印軍演的解放軍士兵
渲染戰機戰艦數量差距 挑刺中國藍水能力欠缺
印度媒體對比印中武器裝備
中國防長結束訪印之行沒幾天,印度媒體就又恢復了往日的“中印緊張”論調。《印度斯坦時報》8日刊文,頗具危機感地對比了中印軍力。“歐亞評論”網站則披露了3年前印度軍隊曾搞過一次專門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稱當時的結論是中國可能在2017年打印度。在印度軍事領域,幾乎每件事都會與中國進行比較,有分析認為,這恰恰說明印度的不自信。
習慣性對比中印軍力
《印度斯坦時報》關於印中軍力的對比首先從軍費開始。報道稱,中國2012年官方公布的軍費支出是1064.1億美元,但是實際的軍事支出被懷疑是這個數字的兩倍。相比之下印度的軍費支出隻有350.9億美元。印度國防部長AK。安東尼5月份告訴國會,國防部將尋求額外的81.8億美元。可能的增長將使印度防務支出從GDP的1.9%增長到2.35%。一些專家甚至呼吁印度國防支出應該達到GDP的3%,以跟上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
報道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擁有3500架戰斗機,但大多數是過時的設計,印度空軍隻擁有600多架戰斗機。相比較印度的135艘戰艦,中國海軍擁有接近400艘艦艇,但解放軍海軍缺少藍水作戰能力,中國第一艘航母目前尚在海試階段,中國最終要部署4到5艘航母。
根據該網站提供的一個圖表,在戰略導彈方面,中國射程1.4萬公裡的“東風-31”能夠打擊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的目標,而印度射程5000公裡的“烈火-5”目前尚在測試中﹔中國擁有兩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包括一艘老式的“夏”級和一艘最新的“晉”級,而印度隻有一艘剛剛下水還沒有海試的“殲敵者”號﹔在坦克方面,中國擁有9000到1萬輛,而印度隻有3500輛。
軍方曾用演習找差距
和印度媒體的紙上談兵不同,印度軍方則用實打實的軍事演習來評估中印兩軍的戰斗力。據“歐亞評論”網站9月5日披露,2009年,印度進行了一項絕密的軍事演習,代號為“神聖矩陣”,該項演習主要用於分析中國對印度的威脅,其結論是中國或許能在2017年前攻擊印度,並且存在巴基斯坦趁機給印度制造麻煩的可能。
報道稱,2009年中國陸軍在中印邊境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持續時間超過兩個月,參演官兵將近5萬人,其主要目標是測試解放軍應對發生在西藏和其他邊境地區的任何突發事件的能力。與之對應的是,印度陸軍組織了“神聖矩陣”演習。據稱,演習表明,通過在中印邊界附近的堅固的軍事設施和不斷升級的軍事基礎設施,解放軍能夠非常快速的、不加任何警告地發動突襲。根據從演習中吸取的教訓,印度甚至決定在最惡劣的地理環境下都部署軍隊,包括高山、雪峰、深谷以及危險的通道。此外還加強了東北部邊界地區的部署,除“米格-21”戰斗機、導彈連和間諜無人機,印度還在Tezpur基地計劃部署兩個中隊的蘇-30MKI 戰斗機,該基地位於中印邊境所謂的“阿邦”(中國藏南地區)以南150公裡處。
大國心態與小國心理
最近幾年,無論是印度軍方還是印度媒體,都喜歡拿中國進行對比。當“烈火-5”戰略導彈剛試射成功時,就有印度媒體迫不及待宣稱,“烈火-5”能夠攻擊中國北京。在陸上邊界地區,其情報機關密切關注中巴軍事合作,專門從以色列購買先進無人偵察機部署在中印邊境。印度還在馬六甲海峽附近建立無人偵察機中隊,重點監視緬甸所謂 “中國雷達站”和中國海上航線。而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一舉一動,更是牽動著印度人的神經。
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對中國的過度“熱心”混雜了一種大國心態和小國心理。這也和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中失敗留下的陰影有關。那次沖突中,滿懷信心的印度軍隊一觸即潰,由此,中國二字就一直牽動著印度人的神經。“亞洲時報”在線曾報道稱,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大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發揮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與周邊地區國家的關系日漸穩定、成熟。恰是這一點讓印度心懷嫉妒,小國心理暴露無遺。(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