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內地人支持香港長期“特”下去

2012年09月10日10:4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香港上周五爆發據稱有十余萬人參加的示威,將近日的絕食等抗議活動推向高潮。香港特首梁振英星期六晚上宣布香港學校可自行決定是否開設國民教育課,特區政府做了重大讓步。
 
香港圍繞開設國民教育課出現如此劇烈的抗議活動,是有些奇怪的。大的社會心理背景或許是一些港人擔心“一國兩制”最終會變成“一國一制”,香港在政治上遭內地“同化”。這種擔心被清除干淨是不現實的,香港反對派這次成功點燃了它。
 
香港被殖民百年,回歸祖國后在學校裡開展國民教育,按說是順理成章的。但國民教育計劃今年以來被扣上給香港人“洗腦”的帽子,大量教輔材料中的其中一本被找出了幾句話,它們因與香港主流價值觀不同,被說成整個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
 
之后特區政府做了大量解釋工作,明確表示教材的編寫和選用都是開放的,但反對者根本置若罔聞,並將這次對立上綱上線成香港與內地價值觀的對決,仿佛香港在經歷一場自由、民主的保衛戰。
 
特區政府的讓步使這一風波歸於緩和,但香港社會如此容易掉入一種激烈情緒不可自拔,甚至不容說理和辯論,令我們很吃驚。在這件事上,香港這些天的表現不太像發達的民主社會,倒是多少有點像一年多前的開羅。
 
當然,啟動香港國民教育計劃的決策者們對這件事的敏感性顯然估計不足,推動的方式和過程都不夠縝密。這件事對官方的教訓是,今后推出重要計劃前應認真推演公眾的反應。即使在內地,政府能決定一切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什邡、啟東的例子都清楚表明了這一點。
 
一些香港人擔心被內地“同化”有他們的理由,但他們得十分清楚,內地根本就沒有“同化”香港的意願,絕大多數內地人願意香港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去香港旅游的內地人如果看到一個與內地一樣的城市,一定會很掉胃口。香港長期“特”下去,符合所有中國人的利益。
 
但內地人願意看到香港社會對回歸祖國的由衷認同,對一些香港人至今對那段殖民歷史表現出得意,包括他們在內地人面前的優越感很不舒服。這些年內地為保持香港經濟繁榮做了努力和付出,內地輿論涉及對香港的不滿時也比較克制,這一切香港的精英和公眾不應視而不見。
 
教科書的問題是香港內部的事情,但在內地公眾看來,它同時表現了香港社會一部分人對國家認同的一個姿態。那些抗議示威對內地社會感情層面的觸動是非常復雜的。
 
內地互聯網上出現了一些支持示威者的聲音,希望香港的精英和公眾千萬別高估了這些聲音的代表性。少數內地人把香港的示威當成了他們想在內地做同樣事情的寄托,這根本不是在國民教育課問題上內地社會的主流態度。
 
即使在過去,香港的繁榮也背靠內地,今后更如此。香港與內地需要增進了解,不斷消除舊的隔閡,也隨時化解中國快速發展中香港與內地圍繞利益產生的新問題。
 
香港與內地的一定融合肯定是要發生的,但那決非政治上的強行安排,而是香港回歸祖國后的自然過程。香港“特”下去既要靠政策,更要靠香港人自己干出來。與其防范“被同化”,不如多營造自己新並且“特”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