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聯合國維和人員面臨五風險 交通意外系一大殺手

2012年09月07日09: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風險一:交通意外成為第一大殺手

雖然是戰亂地區,但包括軍事觀察員在內的聯合國工作人員面臨的最大風險並不是戰爭,而是交通意外。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截至目前聯合國維和行動共有3000余人殉職,死於意外事故的高達1100余人。

就在今年2月,一架聯合國部署在剛果(金)任務區的小型飛機在滑行時沖出跑道,造成多名官員傷亡。而這樣的飛行事故,最近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在剛果(金)發生。2011年4月,聯合國一架搭載了33人的小型飛機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降落時墜毀,僅1人幸免於難。2008年一架飛機沖進了當地的一個集市,造成了至少60人死於飛來橫禍。

1961年9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達戈·哈馬舍爾德在英屬羅德西亞(今贊比亞)的一次飛機失事中遇難,成為聯合國歷史上因交通意外遇難的最高級別長官。

直升機安全也是聯合國人員面臨的嚴峻挑戰。聯合國的一份聲明說,自1997年以來已發生12起聯合國直升機墜毀事故,造成至少100名聯合國工作人員死亡,其中最嚴重的一起事故於2004年6月29日發生在塞拉利昂,造成24名維和人員死亡。

當然,聯合國高頻率的飛行事故,其原因主要是起降設施的簡易化和飛機的老化,高頻率的使用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22年來,有9名維和人員犧牲。1994年5月7日,聯合國駐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的中國軍事觀察員雷潤民在伊科邊境執行任務時因車禍犧牲。

風險二:惡劣環境帶來的傷病考驗

在聯合國的維和任務區內,多年的戰亂破壞了基礎設施,當地醫療條件往往很差。聯合國按照駐扎人員的分布和密度,設置了一、二、三、四級醫院,負責聯合國維和人員和當地雇員的醫療保障。

雖然在當地民眾看來,這樣的醫療條件已經非常優越,但事實上,由於維和人員相對分散,任務區的自然環境惡劣,傷病仍然對維和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

在海地任務區,霍亂造成了當地民眾上千人死亡,聯合國人員雖嚴密防范,但仍有多人感染。

在柬埔寨、剛果(金)、利比裡亞等地區,天氣炎熱,各種傳染疾病流行。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引發瘧疾等烈性疾病,在中國維和部隊的營區內,也曾經發現過毒蛇、蠍子等可能攻擊人類的動物。

南蘇丹任務區的熱帶雨林,是惡性瘧疾、鼠疫、霍亂、結核病的高發區。維和人員感染各種嚴重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

2000年,中國維和警察徐志達第一次帶隊去東帝汶,到達任務區不到一個月,就染上了當時任務區最危險的疾病——登革熱。因為這種病無藥可救,隻能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徐志達最初幾天持續高燒,但最終他幸運地好轉了。

1993年,聯合國赴柬埔寨的中國軍事觀察員劉鳴放,在柬埔寨執行任務時感染腦瘧疾,因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在回國一個月后不幸犧牲。

  風險三:針對聯合國人員的恐怖襲擊

有經驗的軍事觀察員不會靠近后輪被壓得很癟的汽車,那樣汽車的后備廂裡,很有可能裝的是炸彈。今年,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就發生了類似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了500多人傷亡。

事實上,盡管聯合國在維和任務中一直嚴守中立,但針對聯合國人員和機構的襲擊一直沒有中斷過。聯合國駐蘇丹達爾富爾維和部隊(聯非達團)總部曾遭遇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襲擊,在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以南約10公裡的扎穆扎姆難民營附近,武裝分子襲擊了聯非達團的一個巡邏隊,造成2名維和士兵和一名維和警察死亡,6人受傷,其中多人傷勢嚴重。

1978年3月,聯合國成立了4000人左右的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該部隊自1978年進駐黎南部地區以來,在維護該地區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到目前為止,已有294名駐黎維和士兵在執行任務中殉職。目前這支部隊仍部署在黎巴嫩南部。

2006年7月,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駐黎巴嫩的中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在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沖突中遭以軍戰機空襲,不幸以身殉職。1993年5月,中國赴柬埔寨維和工程兵大隊士兵陳知國、余仕利在營區內遭遇不明火箭彈襲擊,壯烈犧牲。

風險四:不可預知的民眾不滿情緒

有沖突必然有矛盾。在很多沖突地區,民眾也會選擇支持或反對相應的政治派別。一旦聯合國作出不利於某些政治派別的決議,容易成為其“粉絲”的攻擊對象。這種民眾的不滿情緒被某些政治派別所利用,可能成為攻擊聯合國維和人員的群體。

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聯剛穩定團)在該國南基伍省本亞基裡地區的一個駐地就曾被當地上千名抗議者包圍。部分抗議者向維和人員開槍和投擲石塊,導致多人受傷,有7名聯合國維和人員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

就在今年5月14日,剛果(金)當地民眾再次包圍了聯合國維和基地,並向基地士兵開火、投擲石頭,致使11名巴基斯坦維和人員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其原因是當地民眾認為他們沒有得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保護。由於受聯合國憲章的約束,維和部隊保持了最大克制,沒有開火還擊。

風險五: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

201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襲擊了海地,設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變成一片廢墟。聯合國維和人員死亡人數高達94人,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中國公安部派出的8名維和警察也犧牲在異國他鄉。在頻發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海地,聯合國維和部隊營區遭遇自然災害襲擊已經不是第一次,在2008年的海地洪水中,維和部隊營區也遭受了較大的破壞。

這是因為,聯合國任務區的駐在國多數經濟落后,基礎設施在戰亂中被破壞殆盡,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洪水、地震、風暴、泥石流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對維和人員的生命安全均構成威脅。再加上維和人員駐地多為簡易板房,也導致了其營地無法抗擊大的災害襲擊。 (黎雲 秦偉)

(責任編輯:雲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