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獲准諾獎后屠呦呦首次接受採訪 榮譽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

2011年11月16日15:3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9月23日,在美國紐約,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獲拉斯克獎后接受媒體採訪。當日,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新華社記者王成雲攝

    新華網紐約9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我想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2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是說。

  因為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的突出貢獻,屠呦呦成為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研究獎的首位中國科學家。她認為,成績是集體智慧和努力的結晶,“這是中國人、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說,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在上世紀60年代,瘧原虫對常用的奎寧類抗瘧藥產生了耐藥性,影響很嚴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自指示下,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結構、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

  在這一項目中,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屠呦呦所在的團隊於1969年參加“523項目”。1971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並且報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次年,“523項目”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瘧成分青蒿素。

  “這是軍民大聯合的項目,大家都是很協作、不分你我的,”屠呦呦說,“榮譽也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這是屬於中醫藥集體發掘的一個成功范例,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表示,發現青蒿素是中國的科學原創,獲得拉斯克獎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發現的肯定,她很高興。

  “對我來講,我們到底把世界上一年幾億人發病卻無藥可治的疾病問題解決了,我覺得這是最欣慰的事情,”屠呦呦說,“現在國際上認可,我覺得也是為國爭光。”

    當時的科研條件非常艱苦,屠呦呦團隊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才最終取得突破。她考慮到瘧疾在中國古代也有,於是開始系統地研究,從中醫藥的醫學本草、地方藥志、採訪南方的老大夫等,搜集了2000多張有關抗瘧候選藥的卡片,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殊為不易。

  屠呦呦透露,與中國“523項目”大致同時,美國也在進行新抗瘧藥物的研究,篩選了20多萬藥物,但多數還是奎寧類,容易使瘧原虫產生抗藥性。

  由於中國當時科研條件落后,西方人覺得不會做出什麼高精尖的成果。然而,憑借不屈不撓的毅力,中國團隊“到底把世界關注但沒做成功的事情做得比較好”。根據當時的規定,發表的有關青蒿素研究的很多文獻都沒有署個人的名字,作者都是協作組。“當年就是這樣,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說。

  屠呦呦對國家常存感恩之心,覺得自己為國家作貢獻理所應當。“我在北京大學的學歷是國家培養的,后來進修也是國家培養的,我的中西醫知識都是國家培養的,”屠呦呦說,“國家需要我做什麼,我就應該努力去做好。”
(責任編輯:羅俊)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