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把握規律,尊重規律﹔多方探索,不急不怠﹔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當前,可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新的探尋著,老的也不丟。對傳統的東西,不妨“舊瓶裝新酒”,進行符合時代要求的重新詮釋。“實事求是”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毛澤東拿過來作新的解釋,就成了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標志。同理,“忠、孝、廉、節”四個字,今天同樣可以強調:“忠”——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孝”——敬老感恩,報答社會﹔“廉”——崇尚廉潔,鄙夷貪腐﹔“節”——節儉奮斗,節制私欲。講者容易說清,聽者容易記住。雖然不夠全面、也不大先進,未必能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但也不失為當今社會——當然是社會主義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價值。
二是局部明其個性,整體刪繁就簡。如:當代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政法核心價值觀——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民主黨派的核心價值觀——愛國,民主,團結,求實,奉獻﹔宗教界的核心價值觀——愛國愛教,護國利民,心誠揚善,崇順尚和。
但各地方分別提煉,就要注意鮮明其個性,將共性要求寓於個性之中。例如,北京不妨表述為“在中國人面前,我就是首都﹔在外國人面前,我就是中國”﹔上海,則可將“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上海”藏頭)作為選項。
至於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則要考慮上述七個方面的要求,盡可能刪繁就簡。中央黨校有教授提出,可表述為“自然為友,家庭為根,社會為基,國家為上,以人為本”﹔或“共創,共富,共享,共和,共進”。我以為,不妨將“以國為重,以人為本,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作為選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鮮明的特點,是社會主義性質﹔其形成共識和凝聚力的基點,是人民群眾。隻有在全民族的每一個體的內心中滋生,能深入和內化到個體、能成為個人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追求的價值觀,才能真正成為“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形散神不散”地“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無所在而無所不在”地“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的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提煉社會核心價值觀,既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也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葉小文)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30日 第 07 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