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官德要靠內外兼修

2011年11月2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最近,中組部印發《關於加強對干部德的考核意見》,要求突出德在干部標准中的優先地位和主導作用,把德的考核結果體現到干部的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管理監督等各個方面。同時,國家公務員局也發布《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宣布“十二五”期間,將對全體公務員進行職業道德輪訓,並把該培訓列入公務員初任、任職和在職培訓的必修內容。

  看來,“官德”問題已經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所謂“官德”,主要是指官員恪守職業道德,保持政治操守的情況。由於官員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特殊、身份特殊,處於領導地位,握有公共權力,官德缺失就會在思想上、作風上導致腐敗,其危害不可估量。無數事實証明,官德是官員腐敗的第一道防線,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員腐敗的第一道潰口。

  如今,官德不彰、權力失范的問題頗為突出。有的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有的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有的生活腐化、情趣底下﹔有的吃拿卡要、搜刮民膏……那些雷語頻出、日記門、艷照門、微博門、短信門等等,無不折射出少數官員官德的嚴重淪喪,官德建設刻不容緩。

  表面上看,官德不彰只是官員個人修養層面上的道德問題,但實質上反映的是公共權力的監督缺失,是法治缺席的問題。事實上,當下官德不彰,權力失范,其背后正是權力制衡機制的嚴重缺失。誠如學者哈耶克所說,“制度決定官員的變形與扭曲”。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無德官員不敢輕易作惡﹔而一個壞的制度,卻能讓天使變成魔鬼,將人性的惡無限放大。

  良好官德的養成,需要內在的修煉和培養,更需要外在的剛性監督和制約。前者人們談的較多,這裡就后者強調兩條。

  首先要靠法治,把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用法治來馴服容易恣意妄為的權力,用法治訓誡官員群體恪守官德、遵紀守法。道德和法律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以德治國要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以德治官也要和依法治權有機結合。實踐証明,法治更能克服人性的弱點和道德的盲區,更具有穩定性、權威性和恆久性。法治興,則官德彰﹔法治衰,則官德敗。

  其次要靠監督。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特別是高度重視媒體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將官員的權力運作置於陽光下。同時,對違法亂紀、胡作非為的官員要堅決問責,讓官員有敬畏之心。沒有監督就很難培養官員的敬畏之心,而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官員的道德水准就會滑坡,就容易恣意妄為和胡作非為。因而,唯有強有力的監督,才能守住官德的防線。

  今天,我們很有必要重溫一下毛澤東同志教導共產黨員和廣大干部的那句名言: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而這樣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既恪守道德又敬畏法律、接受監督的人。(劉武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11月29日   第 05 版)
(責任編輯:陳興來)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