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雍和宫,香火为何这么旺?【5】

——专访北京雍和宫住持罗布桑·散木丹(胡雪峰)喇嘛

本报记者 陆培法

2012年10月15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新闻链接——

从行宫到藏传佛教寺庙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雍正皇帝驾崩圆明园,爱新觉罗·弘历即位。乾隆皇帝一改清朝旧制,于同年九月将父亲梓棺安放雍和官,雍和宫也因此结束了它整整十年的帝王行宫历史。

期间,为迎棺椁,雍和宫主要建筑在十五天内改覆黄瓦,雍正灵柩就安放在他当年的寝宫(今永佑殿)。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十一,移棺易州西陵,此后,永佑殿则常年供奉雍正影像,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影堂时期的雍和宫”。实际上,在雍和宫没有真正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宫内大部分殿堂已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诵经的地方。

从“贝勒府”到“雍亲王府”、“行宫”直至“影堂时期的雍和宫”,雍和宫的每一阶段都演绎着不同的宫廷斗争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至今无法解开的历史疑团。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从此,雍和宫开始了它既为皇家第一寺庙又为连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与蒙古、西藏地方纽带、桥梁作用的辉煌历史。乾隆皇帝对此感慨万端,咏叹雍和宫是“跃龙真福地,俸佛永潜宫”,他把康乾时期“六街三市皆珠玉”的盛景归结为“兴庆当年选佛场”。

1961年3月4日,雍和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置专职机构——雍和宫管理处组织落实实施。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再次筹集巨额资金,对雍和宫古建筑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整理;并在1981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对内外香客与游人开放。

雍和宫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曾接待了来自世界上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元首及知名人士,每年接待境内外客人近200万人次。

 

 

(责任编辑:赵鸣飞)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