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本应从容宽松,秋季的假期更当如此。溽暑已过寒冬未到,劳作一年之后颗粒归仓,仰观则碧空如洗,环顾则秋实遍野,内省则此心澄澈坦然。时间变化带来空间的变化,如果说灼人的盛夏是狭窄的,那么高爽的金秋就是博大的。秋的金光扫过之处,一切都宽大了。空间宽了,人心也宽了。深秋时节,天上分明飘着无垠,地上依稀横着广袤。就是人与人之间,经过一夏天的热络,也浮动着难得的宽松。
今年秋季国庆中秋联假空前之长,本该夏去秋来风景异、难得浮生八日闲。不成想中国从南到北又是一番全球奇观,你看数亿龙的传人不知收到何方急急如敕令,突然惶惶然不可终日,满脸焦灼地南来北往,似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把个神州大地挤得无立锥之地。这学期我从美国带来25个学生在华游学,黄金假期本想分组畅游中国,至节前几天,竟然没有一个人买到火车票,只好遥望火车站前长长的队伍,感受文化差异的撞击。
眼前有景道不得,志摩题诗在上头:“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徐志摩《沪杭车中》)此诗倒真应了今年“秋运”之景。你若问秋运大军何事乃至于此,是游子归乡还是进京赶考?匆匆过客中必有一位仁兄叠起两指,道出两字曰“度假”。此两字本是熟语实情,却又生疏得让人感受如同霹雳弦惊,因为度假两字和“催老了秋容”的此情此景形成莫大讽刺与反差。
中国古人度假讲究个逍遥,或约上酒朋诗侣泛舟兰溪,再不济在家高卧,来个草堂秋睡足,没准还能赶上个窗外日迟迟。外国人度假也寻个自在,美国国庆7月4日只有一天假,如靠近周末则连休三天。这三天有人垂钓、有人野餐、有人睡觉,有的城镇有民间游行,绝无中国“催老了人生”的奔走。至于年假,美国人比欧洲人少,根据单位不同或工作年限不同,一般一年有两到五周假期,放假时间自己和单位协商,没有一个全国大旅游的共同假期。
中国陷入“春运”与“秋运”交通大阻塞原因有二,第一自然是国家规定国庆和春节全国一律放长假。据说这会推动消费。 其实细水长流,把消费平分到一年照样拉动消费,游客得了从容,也免得旅馆大涨房价。二是中国文化中的从众心里: 纵观华夏大地,买车则全国买车,买房则全国买房;小升初则家家有子考奥数;你秋天旅游我就不能在家看书;你春节探亲我换个时间就是不孝。
中国社会的焦虑拥挤来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见桥窄人多你推我搡,既少有人敢于游泳过河也少有人愿意在河边徜徉。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说的是名利道上众人熙熙攘攘挤成一团、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高台望远,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老子称之为“独泊”)。如此看来,国人自古随大流的多,特立独行的少。时至今日,与其天天奢谈民生人权,不如国家鼓励多样化的行为方式,社会接受些许“独泊”之人。果真有这一天,人们自己的空间多些,别人的压力也小些,出行也会松快些,不至于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作者为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10月01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