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自闭症孩子引发极端事件 为啥难融进普通学校【5】

2012年09月24日09: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他们不是负担,是一种资源”

在王国光看来,融合教育是对基础教育不够完善部分的一种冲击。她说人们不应该把这些自闭症孩子当成一种负担。学校和老师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会给其他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她讲述了曾做过的一个案例。在河北一个农村,一个重度自闭症孩子不仅语言功能不好,还有自律性差等特点。这个孩子上课的时候会突然大笑起来,有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去操场,逛半天后自己再走回来。但是他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有爱心,这一切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他笑或者来回走的时候,就“由他去”。

从四年级开始,这个孩子上课就犹如听天书。校长提出来,让孩子多少也学点东西。孩子的语文只有三年级的水平,就让他到三年级去上课;数学只有二年级的水平,就让他到二年级或者一年级去上课;不想上课就找教课任务比较轻的美术老师去“涂鸦”。

“这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王国光说到此有些激动,老师同时也鼓励学生们和这个孩子接触。这个孩子想上厕所时,会跑到大树下,其他同学看到后就会友善地提醒他,拉着他去厕所;上体育课时他坐在教室,同学也会拉着他一起去。今年这个孩子已经上到六年级了,自闭症程度没有恶化,能独自上、下学,而且每天都很快乐。

在一个没有专业教师、缺乏资源教室的学校成长成这种状况,在王国光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她强调了爱的力量。而且这种爱是双向的:这个学校的孩子也在和这个孩子的相处中,变得更有爱心。

“这类孩子是一种资源,而不是负担。”王国光说,其他孩子和这类孩子接触,会从小就懂得生活还有另外一面,学会尊重人和人的差异性,学会宽容、平等对待和自己不同的人、物,这是对现行教育体制不足之处的一种很好补充。“事实上,和普通孩子有内向、外向一样,自闭症孩子应该被当做有特点的孩子,而不是歧视和忽视。”

■文/本报记者  高淑英

(责任编辑:夏丽娟)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