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美媒:中國清楚海洋法無關緊要 實力才是關鍵

2012年09月12日09:0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點擊進入下一頁
美媒擔心旁觀中國領土訴求將致東亞海域成中國內湖

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0日文章,原題:中國闖入太平洋,美國卻無應對良策   近幾年,中國在海洋問題上咄咄逼人,不時演變為外交甚至實際對抗。無論誰將成為總統,美國都需制定一個持續介入並領導的政策,而非僅僅是我們長期主張的提防態度。美國正危險地接近中國將在戰略上為所欲為的地步。潛在的敵對不再只是假設。為避免災難性局面,華盛頓必須改變過時的思維模式。

中國對這些島嶼的態度日益自負,其底氣源自地理上的接近、其他聲索國的弱勢、預算大幅削減導致美國海軍軍力下降、大多數美國人不關心抽象的“海洋自由”……在今天的華盛頓,這些爭端顯得遙遠、可有可無,類似於尼維爾 張伯倫1938年稱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我們知之甚少的遙遠國家”。這種漠視必須讓位於三大關鍵的戰略方針。

首先,美國須明確認定,北京在東海和南海的擴張與美國國家利益相悖。它關系到我們及亞太盟友的重大利益,包括海底資源及重要的交通和貿易航道。國際法的陳詞濫調雖動聽,但一時無法阻止北京在這些海域的霸權。中國的領土主張並非都非法,但我們要防止北京佔據上風。地區各方(特別是中國)完全清楚,《海洋法公約》無關緊要,實力和決心才是關鍵。

其次,我們須趕快重建美國海軍,否則戰略思維的任何轉移都是紙上談兵。目前我們的艦船之不足是一戰以來未曾有過的。而中國幾百年裡首次打造藍水海軍,積極實行反介入、區域阻遏戰術及研制旨在將美國從西太逼退的武器系統。除非我們加強海軍,否則在中國近海的不利趨勢和最終結果顯而易見。美國目前旁觀的做法會令我們陷於明顯不利境地。(華盛頓的)消極被動將讓北京接連佔據上風,直至中國的全面成功板上釘釘。

最后,我們須通過外交(主要是幕后)解決其他聲索國間的分歧。在東海日本是中國的主要對手,在南海北京與越菲等國對峙。兩個地區在地理和政治上截然不同,但對中國來說屬相同戰略板塊。因而對美國來說也必須如此。中國的目標是分而治之,讓越菲相斗,孤立日本……我們越是能消除東盟內部的分歧,取得共同立場的機會就越大。

奧巴馬政府稱,“轉向”亞洲及國務卿的頻繁出訪會解決這些問題。不然。美國是全球性大國,利益遍布全世界,我們不能像風向標那樣從一個地區轉到另一個地區。美國的對華政策應是全面、靈活和持久的,但雷打不動的一點是,中國周邊的國際海域決不能成為北京內湖。(作者約翰 博爾頓在小布什政府任副國務卿,后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喬恆譯)

(責任編輯:雲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