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2日15:47 來源:《浙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辦案檢察官指出,該案直到楊勝華滯留國外后才案發,折射出目前對國有資產的監管方面存在漏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關專家指出,楊秀珠涉案2.5億余元,楊勝華涉案數千萬元,如此數額巨大的公然貪腐,直至他們逃往國外才東窗事發,充分暴露出“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監督漏洞。如果不盡快從制度上解決這類對領導干部權力監督失控、失真現象,類似案件還會繼續發生。此外,監督職能部門也應該在反腐問題上加大執法力度,擠壓腐敗行為的生存空間。
“‘巨貪’的司機淪為‘巨貪’,我們不能視其為腐敗個例,而應深刻反思其中的問題,尤其是權力庇護下的監督漏洞。”有關人士如是說。
楊秀珠,1947年出生,曾任溫州市長助理、副市長。2003年4月,時任省建設廳副廳長的楊秀珠攜女兒、女婿及外孫從上海機場途經新加坡出逃美國。2004年2月,省檢察機關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發出了“紅色通緝令”。溫州市紀委在市政協八屆九次常委會上,通報了關於楊秀珠案件涉及相關人員的查處情況。通報稱,一年來共立案查處19人,其中縣級干部9人,科級干部7人,移送司法機關9人。並對100多名相關証人進行調查取証。初步查清涉案金額2.532億元,已追繳4240多萬元,凍結房產、資金7000多萬元。
評論
領導身邊人帶來的警示
一個司機緣何能貪污數千萬巨款?日前,溫州市檢察院對“女貪官楊秀珠”原司機楊勝華提起公訴,指控其涉嫌貪污2700余萬元,挪用資金4300余萬元,讓司機腐敗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楊勝華從司機變成國企官員,再搖身變成企業主,因為他是楊秀珠的司機。“楊秀珠”這個所謂的金字招牌,給了楊勝華這個司機獲得重任的機會。試想,如果離開了楊秀珠這樣一株權力大樹,楊勝華可能永遠只是一名司機。而如今,司機“變身”成貪官,正是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注腳。
時下,領導的“身邊人”得到重用,已不是稀罕事。一些地方,官員崗位形成親屬關系鏈﹔一些單位,公務員招聘變成蘿卜招考。最近,湖南漣源招15名事業單位人員,據媒體報道,竟有12人疑為干部親屬。這些事件,不僅刺痛著公眾的神經,而且嚴重損壞政府官員的形象。
其實,秘書也好,司機也罷,這些崗位“近水樓台”,具有了親近領導的特性,往往也就獲得了接近權力的優勢。而權力一旦與人的貪欲勾結,就會滋生腐敗,最終導致違法違紀事件的發生。由此,我們在譴責楊勝華貪欲的同時,也應該深刻反思對權力缺乏監督的問題。
哪裡有缺乏約束的權力,哪裡就會有讓人瞠目的腐敗。所以,要打貪腐的板子,這些身邊人,絕不是惟一的“屁股”。首先,隻有領導干部自身清正廉潔、一塵不染,才能給人以示范、以教育,才能杜絕“身邊人”的幻想,不給其以可乘之機。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看管好領導手中的權力,形成完善透明的權力監督機制,斬斷權力對身邊人利益輸送的管道,讓公眾和媒體也成為權力的監督者,真正將權力置於陽光之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