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中國人可以更自信一些

楊 凱

2012年06月29日17:41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神舟九號順利完成手控交會對接准備返回,“蛟龍”號7000米級深潛海試捷報頻傳。在渺渺太空,在茫茫深海,中國人都扎扎實實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此時,許多人會憶起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詩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當年浪漫主義的豪情壯志言猶在耳,如今已化作現實主義的壯麗詩篇,年輕的人民共和國也已在現代化這座高峰上登攀了60多個年頭。
 
在這大半個世紀裡,中國人創造了自己現代化的速度和廣度。
 
什麼是速度?說白了,就是高效利用時間。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種刻骨銘心的焦慮,就是對時間的焦慮。因為當經濟、軍事上的落差被翻譯成先進與落后這樣的表達之后,要做的事情也就很明白了,“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要克服焦慮,就趕緊跑起來,變落后為先進吧。這一跑不要緊,60多年兩萬多個日日夜夜,雖然難免打滑、跑岔道,但是跑出了“高速崛起的中國”。
 
什麼是廣度?就是有效拓展空間。不僅通過科技和創新,把探索的腳步邁向深海、邁向太空,尋找自然的空間﹔而且通過交流與合作,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贏得了和平發展的國際空間。
 
中國這樣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速度和廣度,難免引來些“羨慕嫉妒恨”。其實,中國發展到現在,一沒有像當年列強那樣搞殖民滿世界圈地,二沒有像現在超級大國那樣到處頤指氣使。要說什麼“威脅”、“黃禍”,到底威脅了誰、禍害了誰,總是語焉不詳,仿佛苦主是全世界,這若非迫害狂的囈語,便是幾個所謂“戰略家”騙取經費屢試不爽的口訣﹔要說追求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看看眼前種種,歐債危機、美債風波、西亞北非的亂局……不改變、不改革、不打破舊的秩序、不建立新的秩序——套用一位中國哲人對美國學者的話說——“這個世界會好嗎?”
 
“中國人可以更自信一些。”這是幾天前本專欄一篇文章中,一位外國學者的看法,何以自信?沒有展開。我以為:要自信,看成就,看到發展中的速度和廣度﹔但更深層的方面是要看到,中國有很好地把人民組織起來的力度。
 
從一定意義上說,把人組織起來的能力應該被視為現代化最核心的問題之一。這有點兒像踢足球,最近歐洲杯足球賽看得很清楚,德國、西班牙的踢球方式是先進的、現代的,為什麼現代?因為很好地把場上隊員組織起來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甚至也不是11個人在戰斗,他們是一個高效運轉的有機團隊。
 
中國人應該對自己有信心。不依附霸權,不剝削弱小,能夠讓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夠實現科技重大突破。這些都彰顯出國家力量的強大。沒有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行動能力,“九天牽手”、“蛟龍探海”式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式的全球盛會是辦不了的,千裡馳援、抗震救災式的危機應對也是難以成功的。
 
相反,有了這種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行動能力,盡管還有瑕疵、不完美,保持高速的時候還需要加油、需要維護每個部件——哪裡又有完美的永動機呢?——中國人依然可以自信地說,中國有自己的力量,而且在現代化路上能走出自己的個性。
 
(作者為本報編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29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