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閑來有理是文化

葉延濱 

2012年06月25日10:39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休閑這兩個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悄悄地,不事聲張地,休閑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社會進步,沒這兩個字,談不上小康。過去不講休閑這個概念,講休息。休息是兩個工作日之間的間歇,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休閑時光在人生中的比例的提高,是社會人性化程度的提高。每個人不但是“勞動力”,不但是“人力資料”,還是生活的享有者,人們在創造生活的同時有權利享受生活,而且越來越多地享受生活,這就是休閑的意義。

休閑成為生活的內容,對一個社會是一種進步。但對每個人來講,休閑需要條件,不是想休閑就能休閑。休閑生活有三個前提:一是要有閑錢,也就是說個人除了保障必需的衣食住行,還有一筆閑錢。這是經濟基礎。如果尚有衣食之憂,他就會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來掙錢,歲月蹉跎,哪能得閑?二是時間要有空閑,錢包滿滿,身家億萬,隻因位高權重,或需日理萬機,睜眼就有一堆事務候著,也就談不上休閑了。三是要有閑情,說白了就叫懂生活,有情調,有趣味。沒有情調的人,縱不缺錢,到了最后一口氣也還惦著掙錢﹔縱然退休,最大的苦惱就是打發不了時間。總之,閑錢是基礎,閑時是條件,閑情是內在需要。當大多數人有了休閑的要求和可能,就表明整個社會的經濟和人文環境得到了提高。

積極而健康的休閑生活,能使人生更加豐富,使生活更美好,使生命更有光彩。我經常在天壇散步,最近幾年,跟著旅行社導游小旗來天壇的游客,從外國人多於中國人,變成中國人多於外國人,再變成了中小城市的人和鄉下人多於大城市的人。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僅城裡人有了空閑時間可以開著車到鄉下去“農家樂”,鄉下人開始休閑也會到帝王花園裡來逛逛。也許這些場面比任何數據更能說明中國人在“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隨即想起在香港關於大陸游客的爭論,在這個爭論裡面,心態比事實更要緊。記得上世紀80年代改革初期的春節,大量的香港人回大陸探親,用手拉箱拉著小電器、食用油、方便面、餅干,大陸的親戚們像迎接聖誕老人一樣迎接他們。30年過去了,每天有成百上千的旅游團從羅湖口岸進入香港,過去的窮親戚現在成了滿香港溜達的“顧客上帝”。這就確實會出現問題,一是聖誕老人變了角色,二是“新上帝”身上還不夠紳士。我不認為某些香港人小氣,開始休閑的大陸人的確還需要提高素養。

休閑要提高素養,有三養:養生,養性,養趣。養生是當下百姓最重要的休閑方式。電視上的養生節目一個比一個火,小區裡裝上健身器材,公園裡到處是唱歌跳舞的,沒有一個是領導安排的,一派“歌舞升平”。老百姓都被這句話說服了:一生無論有多少,健康是頭一個1字,事業、愛情、財富等都是后面的0,沒有了1,就等於0!多明白的道理,所以當下的休閑方式,養生第一。第二是養性,一邊休閑,一邊享受,還能提高素養,修身養性,寫字、畫畫、攝影、收藏等,有益身心,提升素質。其中,最熱最火的要數收藏了,電視上一個個鑒寶收藏節目,又為這熱潮加火添柴。第三是養趣。都知道百人百性,各有各的興致,各有各的愛好,趕上這年頭“玩物喪志”不再當帽子戴了,養狗喂貓、栽花種草、蟋蟀蟈蟈、葫蘆核桃、風箏皮影、武術雜耍、吹拉彈唱、票友車友、驢友網友,大千世界,好不熱鬧!不論雅俗貴賤,都讓人活得有聲有色。

休閑有三養,也會有三險。什麼叫險?危險是險,陷阱是險,誤區也是險。養生險誤何在?帝王想長壽,百姓怕得病,凡是有包治百病的方子,千萬不要信,別聽他說得天花亂墜,都是向你要錢的,千萬要堅守你自己的錢包。養性何誤之有?收藏是個養性的好方法,然而一旦與投資搭上線,你就從一個藏家變成了投資人,心跳忙碌便成了主題。養趣也有誤,如果迷上哪一個達人秀節目,身懷技藝也想上電視出個名,你可就閑不下來了!

你瞧,休閑變味也快,作祟的還是那兩字:名與利……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25日   第 07 版)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