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走近林毅夫:學者與官員角色轉換帶來何樣體驗

2012年06月24日11:45    來源:中央電視台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四年前,時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被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正式任命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如今四年過去,林毅夫本月正式從世行卸任。四年的世行之路如何走過?學者林毅夫和官員林毅夫,兩種角色轉換給他帶來了怎樣不同的體驗?林毅夫如何看待自己的這四年?卸任之后的新身份會是什麼?在林毅夫結束世行工作之前,《經濟半小時》得到獨家機會,零距離記錄了林毅夫在世行的工作時光。 

最后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日子裡,林毅夫仍然像平日裡一樣繁忙。這一天是5月2日,林毅夫來到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這裡正在舉辦一場他的新書——《解密中國經濟》——的研討會。

像往常一樣,林毅夫在很多國外的學者面前,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觀點。有的美國經濟學家認為,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之一。林毅夫在會上指出,建立地方中小銀行,才是當前中國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舌戰群儒的場景,曾經發生在林毅夫出席過的很多國際會議上。

面對著對中國經濟的質疑,甚至是中國崩潰論,他總是站出來,把自己對中國經濟的獨到見解,展示給世界。

林毅夫告訴記者,過去30多年,國際上有很多著名經濟學家都預測中國經濟會崩潰,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中國並沒有崩潰。所以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這30年是一個讓中國認識自己的過程,讓中國知道自己真正的挑戰是什麼,真正的機遇是什麼。

5月3日,林毅夫參加了自己的新書發布會。很多中外讀者也都趕來和他交流觀點。這本書由林毅夫在北京大學授課的講義翻譯而成,也是他對中國發展經驗的總結。世行這四年,他對中國經濟的見解又增添了國際的視角。

在世行工作的的4年裡,林毅夫站在國際舞台上了解國際經濟,見証了國際經濟的發展、繁榮和危機,他也得到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回國后,這些經驗和教訓將會幫助他和國內同行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

2008年5月31日,林毅夫正式離開北大前往世界銀行就任。四年之后的此時,林毅夫即將滿載而歸。而談到自己回國后的打算時,林毅夫表示自己將回北大繼續教書。

距離林毅夫卸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日子,還有最后一個星期,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泛美開發銀行的中國同事們,為林毅夫夫婦開了一場歡送會。

在歡送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副總裁朱民對林毅夫圓滿完成四年任期表示祝賀,而林毅夫和陳雲英夫婦談起在世界銀行的這四年時,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對於未來在國內的工作和生活,他們充滿了新的期待。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