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倡導綠色經濟 共建負碳家園

——世界環境日訪環保巨人詹鬆林博士

2012年06月05日16:34    來源:海外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並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如約而至。

坐落在廣東潮州的世界首座負碳城的投資者、負碳經濟理論創始人、美籍華人詹鬆林博士在世界環境日前夕告訴記者:地球是人類和其它物種的共同家園,自然環境是人類繁衍、生存的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詹鬆林博士說到:然而由於人類常常採取亂砍濫伐、竭澤而漁等不良發展方式,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正使生態系統滑向不可恢復的臨界點。如果地球生態系統最終發生不可挽回的惡化,人類文明所賴以存在的相對穩定的環境條件將不復存在。越來越受到世人關注、推崇的負碳經濟理論就是解決這些人類生存問題的“靈丹妙藥”,負碳經濟理論時時刻刻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他說,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日益受到環境污染的威脅﹔在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和能源危機日益突出的形勢下, 近年來,旨在推動人們思考如何讓節能減排降耗的經濟發展方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以此帶來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良性轉變,從而滿足世界人口不斷增長需要的負碳經濟理論,在保護環境、倡導綠色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詹鬆林博士說,負碳經濟模式下的綠色經濟、綠色消費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相契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負碳經濟不僅可以更好地解決環境問題,而且可以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形成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當前,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進一步顯現,世界經濟正處於新一輪結構調整、創新發展的時期,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性資源環境問題將是國際社會長期面對的重大挑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大勢所趨。記者觀察發現,負碳發展已成為時代潮流,以負碳經濟、負碳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和科技變革正在孕育繁衍。

探索負碳經濟發展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負碳經濟的實質,詹鬆林博士認為:負碳經濟所說的環境保護,要求把環境承載力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促使經濟行為主體努力進行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並盡量利用循環再生資源,激勵各行各業通過發展綠色產業獲得新的經濟效益,使那些落后的技術和產業被淘汰出局,從而使先進生產力得到更大的發展機會。

詹鬆林博士最后說,我們倡導的負碳經濟將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按照負碳經濟要求規劃、建造負碳家園,構筑鏈接循環的產業體系。負碳家園將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鼓勵使用綠色產品,推行綠色採購,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負碳家園體現了人類嶄新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隨著環境意識日益深入人心,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負碳家園”會進入更多人的生活。(李德金)

(責任編輯:張東偉)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