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1月2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内环以内,嘉善路上一座创意产业园的会议厅。正在旁听一场采访的李叙紧盯着手里不断刷新的微博数据。忽然数条咨询同时涌入他的视野,他不禁抛出了与昨天采访内容并无关联的一句:“人民币升值真快啊!”
城市另一端,闸北区的一座现代艺术展览馆。视觉设计师Dee一个月前从波士顿访问博物馆回来,观察昨天的汇率牌价,他发现出国尚未用完的美元如今要换回人民币,比一个月前操作少了近千元。
近期给李叙的强烈感觉是:“刷新X月新高”的消息几乎每天可见。而Dee则打算尽快出清不值钱的美元,按照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强劲趋势,下个月再度访美的成本有望缩减。不过,在积累了一个月“升升不息”并首触央行波动上限后,再次创近半年新高的人民币虽可刺激换汇实惠的直接感知,但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调查到的结果也显示,与“小收益”相比,人民币若持续升值会影响外贸出口,带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大损失”。
■出境游便宜了?
欧洲自助游成本两月涨了5000元
对记者笑称是从“牙齿缝里省旅游”的凌羲对换汇的报价非常敏感。半年前趁当地廉价航空公司推出国内往返马尼拉145元人民币的震撼白菜价抢下一张机票的她,正待展开海岛之旅。
“从驴友们以前写的攻略看,去菲律宾自助游最好能在国内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到当地再换比索比较划算。”能省则省的凌羲紧盯着近几个月的美元报价,让她高兴的是,同样是换1000美元的她现在能节省上百元人民币。
记者在采访时提到人民币升值,最雀跃的莫过于爱好出境游的游客,不仅自助游,传统参团游的游客也都对旅行社团费报价下降抱有期待。不过,“人民币升值,出境游就便宜了。”恐怕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纸上逻辑。
“出境游哪里便宜了?只有换美元才便宜吧!”陈镜是杨浦区一所重点初中的语文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正打算利用寒假与先生同游意大利、法国、希腊。陈镜算过一笔细账:不计购物,她为期三周的旅行预算大约为10万人民币。“暑假没事干,一边做攻略,一边在论坛的氛围下也会看看牌价,那时候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最低到过7.7。”记者注意到,欧元对人民币最新报价为8.09,有一定涨幅,“折算下来,当时10万人民币可以换到12900多欧元,现在只能换到12300多欧元,差5000元人民币。”。
而在网站任资深编辑的左先生感受更细腻,9月份秒杀一家五星级航空公司甩出香港往返哥本哈根3700元的机票后,他也关注了一个多月的欧元牌价。“欧元比较震荡,不像人民币兑美元现在是单边升值,我看到9月初的时候银行卖出价格大概是1欧元换8.03人民币左右,经过9月底一轮升值后一度涨到过8.3的高位,现在又回落了。”左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欧洲线的成本基数大,汇率的微小波动也会牵扯数千元。
至于旅行社报价,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利好则微乎其微。“出境游团费构成中,机票费用占主要部分,长线一般占50%以上,按国家规定机票是按人民币支付的,就算升值2%,团费也只有1%的降价空间。”旅游圈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地接费则用当地货币结算,使用美元支付的出境游目的地国家有限。记者还获悉,依照以往经验,一般人民币兑美元或欧元升值2%,东南亚等短线价格基本没动静,北美或欧洲长线团的降价幅度也只在0.5%―1%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