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活全盘:“第一资源”增添发展后劲
不断汇集而来的人才带来了项目、引来了资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让扬州尝到了甜头。据统计,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66亿元,是2007年的5.13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熊福林博士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是著名的材料专家。他提出的采用聚光技术提高砷化镓电池性能的研究,对提高光电转换率具有突破性意义。在“中显”的盛邀之下,熊福林博士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出任江苏中显集团副总经理,领衔聚光型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及电站研发项目。去年5月,由于项目的前瞻性和企业在产业中的龙头地位,“中显”聚光型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及电站研发项目被国家“863计划”立项,并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
没有这一引进,“中显”很可能无缘国家“863计划”、无缘省成果转化,扬州同样也就无法形成砷化镓材料的产业高地。熊福林博士的到来,一子活全盘。“中显”熊福林博士的引进,是扬州“一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带动一个大项目落户,带活一个大产业发展”人才战略的生动注解。
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仅“绿扬金凤计划”2010年实施以来,就已带动项目投资4亿多元,引进专利1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0多项,带动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
随着一批批高层次人才的落户,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据介绍,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企业“两站三中心”221家,其中院士工作站3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7个。各县(市、区)、开发园区各规划新建10—20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综合体,中显集团太阳能光伏电池、亚星客车超级电容电动汽车、德可达无人直升机等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扬州稳步推进。
“随着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加速聚集,扬州将迎来科技创新创业的高潮。”有专家指出,“双创”型人才纷至沓来,将带动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发产业裂变式发展,从而形成越来越多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企业群。
以人才带动项目落户,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扬州人才工作和产业发展的新特征,“第一资源”也必将成为助推扬州建设世界名城发展的战略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