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收藏首页|简体繁体

 

 

扬州构建新型人才观:人才工作成干部考核“权重股”【2】

2012年10月12日12:5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卢寿福,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面对上海、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抛来的“绣球”,却最终选择落户扬州发展。今年9月,卢寿福创办的扬州氟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专注于含氟药物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拥有9项核心专利技术。

“千人计划”是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目前共引进和资助2263人,而落户扬州的就有21人。尽管这21人来自不同地区,研究领域也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将扬州作为回国创业发展的福地。

高层次人才纷纷落户我市的背后,是扬州致力于打造人才高地,建立起一系列完善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为“三个扬州”建设集聚“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为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次,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大会,制定了《扬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

一系列人才工程应运而生:2010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绿扬金凤计划”,市财政设立了40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初步建立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设立4亿元新兴产业引导资金、1亿元天使投资基金,优先扶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扬发展……

投入不遗余力。2009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先后设立的人才专项资金达3.4亿元,资助了458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有力推动了扬州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今年,在财政仍然偏紧的情况下,我市将市本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由4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5%。

与此同时,依托开发园区和重点企业,普遍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市先后创成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半导体照明、智能电网等10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等高质量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到扬州创业创新。

(责任编辑:王栋)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字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