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10:16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業界:
呼吁反制美國企業
近日來,不少業界人士紛紛呼吁,應該採取措施反制美國企業。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謝明敦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防范和打壓是長期趨勢,中國也應該採取一些反制措施。
電信專家付亮認為,相對而言,中國市場的大門一直敞開,反觀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態度,其准入尺度與考量尺度極其苛刻。中國市場是時候重新考慮美國企業進入的衡量尺度。
電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分析稱,這些年外來跨國公司在華享受超國民待遇,甚至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都暢通無阻,但即便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國內IT通信企業也頻被美國以安全為由拒之門外。
互聯網協會特邀專家楊孝文表示,美國對中國安全企業層層設防,可是我們對美國安全企業卻毫無戒心。這種企業待遇的不公必將導致安全的失衡,應該引起我國政府企業的警覺。
如果電信貿易戰第一槍打響,預計思科將比華為更受傷。有數據顯示,美國銷售額僅佔華為總收入的4%,而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和中國業務卻佔了思科總業務的16%以上。
反思:
誰來防范美國企業?
華為遭美封殺事件,也引發了業界對我國信息安全的反思。美國對中國安全企業層層設防,可是我們對美國安全企業卻毫無戒心,美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國家,也是目前信息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美國把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層次,早在十年前便公布了《網絡安全國家戰略》以及《確保信息安全的國家戰略》,確定了3個戰略目標和5項優先行動。
另外,其他國家的企業,隻要與信息安全沾點邊的,隻要提出進入美國市場的申請,美國政府基本上都以安全為由予以拒絕,這其中便包括中國幾家公司。縱觀今日美國安全市場,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各個企業,採用的信息安全產品是清一色的美國貨。
數據:
華為業務遠不及思科
根據華為企業業務公布的數據,2011年實現企業業務合同銷售收入38億美元,與思科相比,仍然不足其十分之一,按照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到2015年,其銷售收入要達到150億美元。實際上,即便如此,3年之后的華為企業業務仍不足今天思科規模的一半。但是,作為全球企業網市場的龍頭老大,思科雖然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的企業網市場份額,不得不警惕華為的進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