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專電(記者 胡俊超)題:煤炭市場供過於求 煤企未來發展路在何方?
今年以來,我國煤炭市場呈現供過於求局面。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供需失衡為煤炭企業帶來哪些挑戰和機遇?煤炭企業如何應對?參加2012中國國際煤炭發展論壇的各位業內專家就此展開了討論。
“今年以來,我國煤炭生產維持了較快增長勢頭,但煤炭消費增速放緩,庫存居高不下,形成了供過於求的局面。”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說。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煤炭產量25.7億噸,同比增加1.08億噸,增長4.4%﹔全國煤炭消費總量27.1億噸,同比增長1.4%,增速同比回落8.7個百分點。
由於煤炭市場供需失衡,煤炭庫存持續高位,市場煤價處於低位。截至9月底,重點發電企業存煤9032萬噸,存煤可用天數29天,同比增加12天﹔北方七港存煤2509萬噸,同比增長97.9%。10月初,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為每噸635元,比年初每噸下降165元。
“煤炭市場低迷,與國際市場持續低迷有直接關系。”冀中能源集團副董事長劉建功表示,國內鋼鐵市場不景氣也是國內煤炭市場低迷的一個主要原因。
吳吟認為,導致煤炭市場供過於求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高耗能產業增幅回落,煤炭需求不旺﹔二是水電多發替代部分電煤用量﹔三是進口煤大幅增加﹔四是煤炭生產維持了較快增長勢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