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5日16:11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誤區2
把保險當投資上錯“花轎”
案例:
重投資輕保障,僅僅為了保險的投資功能而投保,卻忽視了保險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財務保駕護航,部分市民投保時存在這樣的誤區。保險其本質功能是保障,化解未知風險是其主要功能,為了獲取收益去投保,很大程度上是“上錯花轎嫁錯郎”。
“這款保險的分紅怎麼才144.20元呢?”建筑師余先生對保險可不在行。前年,余先生在銀行理財專櫃簽下了一份年繳費1萬元的分紅險保單,宣傳資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項令他記憶猶新,“固定回報”、“年年分紅”、“復利累計”。“當時工作人員還給我看了往年收益率匯總表,幾乎都在4%以上,我想這樣的投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不賠穩賺還能有保障,怎麼去年的收益率隻有1.4%了呢?看來保險還真是不靠譜。”
和余先生有著相同抱怨的人不在少數,如此看重保險的分紅功能、分紅多少的投保人其實陷入了保險的一大誤區——把保險當投資。容易讓投保人產生這種理解偏差的是新型的人壽保險產品,包括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這幾類產品在壽險保障功能之外,還會給投保人帶來一定的獲利預期,但投保人不應顛倒兩者之間的主次關系。假如僅僅為了投資而投保這些產品,我們會發現這些產品的表現將無法滿足預期,甚至讓人很失望。
對策:
理財師李健表示,保險和投資不能混為一談,在考慮是否投保時,我們應該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對投資部分予以關心。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的保費一般比較昂貴,對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合適,在金融環境動蕩時,更可能出現保費斷供的危機,而相同保費下,如果選擇消費型即保費不返還的產品,保障金額會更高,保障也能更到位。當然,如果你已經對分紅、投連及萬能產品的功能認識清楚,找到了保障與投資之間的平衡點,並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性來為自己所用,相信產品最終會令你達到滿意的保險和理財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