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1日15:46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一系列的踩雷事件甚至讓基民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產生質疑,投資者對號稱專業投資者的基金公司逐漸喪失信心,基金贖回率居高不下,迷你基金屢見不鮮,定投斷供或轉投銀行理財產品……許多投資者對基金開始退避三舍。
相關鏈接
2011年基金虧損5000億
據統計,繼去年三季度大虧后,64家基金公司去年四季度再次整體虧損1235.28億元,僅股票型基金一類就“失金”超過900億元。天相投顧對2011年四季報64家基金公司共計971隻基金的統計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各類型基金(含QDII)合計虧損1235.28億元。全年來看,2011年一季度基金共計虧損359.83億元,二季度虧損894.48億元,三季度虧損2510.74億元,全年合計虧損超5000億元,僅次於2008年的歷史第二大虧損年度。受資產規模巨大之累的易方達和華夏虧損更是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09.16億元和102.74億元。 記者 肖娟
記者手記
能否與基民共甘苦?
世道艱難,投資者變身“憤怒的小鳥”,對那些宣傳時說得頭頭是道,業績低迷仍然坐享百萬年薪的基金經理充滿怨氣也就不難理解了。去年基金年度收官戰,有業內人士嘲諷基金經理肉搏的不是年度冠軍,而是少虧王。
基金不賺錢,管理費照收不誤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更是基民的無奈,廣大基民更希望基金公司能夠與基民同甘共苦。雖然業績低迷,但據媒體報道,無礙部分基金高管仍拿高額年終獎,並且基金業年終獎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網友“航行”在微博中寫道,基金虧損5000億元,而高管收入達上百萬元,讓廣大基民情何以堪?道出了很多投資者的心聲。
而日前因重慶啤酒遭詬病的大成基金,也做了一件基金業前所未有的大事:自掏腰包2000多萬元補償基民。雖然對基金份額淨值僅產生約0.005元的影響,對虧損的投資者幾乎是於事無補,但與那些一毛不拔的基金相比,這似乎開了個好頭。 記者 肖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