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5日11:08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恨漲
漲來漲去為何總沒我的份?
“我們都混不下去,工人的工資更沒人發”
有盼漲的,就有恨漲的。“漲工資”對企業經營者而言,往往意味著負擔和盈利下降,對於中小企業經營者更是如此。無論是民間借貸崩盤,還是稅負痛苦高企,在過去的2011年中,中小企業經營者都在扮演著悲劇的主角。然而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在工資增長的大趨勢下,他們將再次扮演執行者與承擔者的雙重角色。
張輝(裝修“包工頭”,帶領著十幾個裝修工人在北京從事家裝行業):
今年我手下工人的工資確實漲了,漲了還不少。原來一天200元的活,現在300元都沒人干,因為現在房地產也不景氣,房子賣不動,干裝修的人就少了。生意不景氣,不少裝修工要麼轉業,要麼回家,留下的能干活的工人越來越少了,自然這價錢就越來越貴。
工人的工資漲了,我的收入可沒漲,而且還低了,今年折騰到現在,也就掙個小10萬,還不如活兒多的瓦工油工呢。可這也沒辦法,行情不行,隻能硬撐著,這麼多人指著我吃飯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說實在的,我們這種小企業算不上正規,規模也不上檔次,我看統計工資也統計不到我們頭上。可啥事不都興說個可持續發展麼,我們這些小工頭都混不下去的話,到頭來工人的工資還是沒人發。
要說希望的話,就是希望我們這個行業能夠回暖。再有就是少交稅,那邊少交一點兒,我這邊就多剩一點兒,給大家就能多分一點兒,這不也相當於工資上漲一點兒麼。
較真
沒錢漲怎麼辦?
隨著工資增長之風吹起,最美好的願景該是“五年翻番”,在諸多地方政府的規劃目標中,“N年翻番”都成為亮點。有網友測算,以“五年翻番”計算,每年收入增長必須超過14%。如此看來,“五年翻番”的說法遠比“十二五”規劃中的目標更加難以實現。
遑論14%與7%,“漲了多少”本就不應是問題的重點,“怎麼漲、誰該漲”才是老百姓最關注的焦點。
![]() | ![]() |